长江向来是中国古代南方政权的重要屏障,既可作为防御,也利于进攻。三国后期,孙皓为了阻挡司马炎统一全国,曾在长江布置巨大的铁椎,企图阻挡敌军战船前进。不过,这些铁椎最终被王濬用火烧断。随后,王濬和杜预攻入建康城,孙皓投降,至此,历经百余年的三国纷乱终于告一段落,国家再度统一。
到了南北朝对立时期,杨坚即位后,为了尽快统一南方,下令全国大规模造船,并训练水军。其中,杨素在四川造的船舰就多达数千艘。当时的造船技术非常高超,他所造的最大舰船名为“五牙舰”。五牙舰高达百余尺,有五层楼,顶上还有瞭望和指挥用的小阁楼。《隋书·杨素传》记载:“素居永安,造大舰,名为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柏竿,竿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旗帜加于上。”
现代复原计算显示,五牙舰长约54.6米,高33米,甲板宽16米,吃水2.2米,可容纳八百名士兵。船前、中、后各设六根高达15米的拍杆,形成了巨大的作战威慑力。
早在东晋时期,四川杜弢起义时也建有强大水军,他发明了一种名为“桔槔”的兵器。这种器械原本用于取水,通过杠杆原理,一端放水桶、一端放重物,方便操作。后来,杜弢将桔槔移植到战船上,用于投掷巨石攻击敌船。陶侃率军时,官军不得不在船的两侧安装长木杆防御杜弢的攻击。但五牙舰上的拍杆与桔槔不同,它不是投射石块,而是利用长杆上的机关,在敌船靠近时,将顶端巨石猛力击下,相当于一个超长的战锤,威力巨大。
公元588年,杨素率军进攻南朝陈国。战斗开始时,他派遣千余巴蜒士卒,乘坐五牙舰率先冲入陈军水阵。五牙舰靠近敌船后,立即使用拍杆攻击,一举击沉十余艘陈军战船,俘虏二千余人。此战中,隋军所向披靡,陈军闻风丧胆。次年,隋军彻底灭陈,俘获陈后主,历时三百年的南北纷乱终于统一。
五牙舰不仅是隋朝水军的制胜利器,也代表了宋代之前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顶峰,显示出当时高超的工艺和战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