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击败西楚霸王刘邦、统一中原并建立汉朝的他,本应是极为强大的统治者。然而,即便兵力雄厚的刘邦,也未能彻底阻止匈奴的侵扰,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考古学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真相。
我们对匈奴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高大威猛的游牧民族”,但鲜有人注意到,他们在武器制造和作战策略上,其实极为出色。前苏联考古学家吉列谢夫在《南西伯利亚古代史》中提到,早在公元前3世纪,亚洲的草原上就已经出现了装备精良的骑兵。他通过对南西伯利亚作坊遗址的研究发现,当时的东方草原已有铠马——重装备骑兵,而匈奴正是其中最为强悍的骑兵力量。
不仅如此,吉列谢夫还发现,匈奴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行业分工。弓箭制造、铁器冶炼等手工业都有明确的分工,这意味着他们的军事能力并非临时拼凑,而是建立在社会和经济结构稳固的基础之上。匈奴的崛起,显示出他们并不是可以轻易被击败的游牧民族,而是军事力量达到质的飞跃的文明群体。
在秦汉之际,匈奴的冒顿单于继位后,迅速通过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并楼烦和白羊河南王的方式,统一了匈奴各部,逐渐形成强大的势力。秦末汉初的战乱,让汉朝无暇北顾,冒顿单于是利用兵力优势,夺回蒙恬曾占领的土地及朝那、肤施等郡县,直接威胁到中原的安全。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封诸侯,其中七位异姓诸侯王尤为关键。韩王信被封于颍川,定都阳翟。阳翟地处战略要地,刘邦担心韩王信将来可能对中央构成威胁,于是以防御匈奴为由,将他迁至太原郡,定晋阳为都。然而,刘邦仍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曾多次责书警告。韩王信担心自身安全,便与匈奴达成协议,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投降。随后,他和匈奴联手南下,攻占了太原郡。
起初汉军节节获胜,这让刘邦产生轻敌心理。他率轻骑先行抵达平城,而大军尚未到位。冒顿单于在白登山设下埋伏,当刘邦进入包围圈时,匈奴四面出动40万骑兵,将汉军困于其中,粮草断绝,援兵无法到达。刘邦组织多次突围,但都未成功。
冒顿单于随后指挥骑兵从四面围攻:西面骑白马、东面骑青马、北面骑黑马、南面骑红马,意图将汉军彻底击散。双方损失惨重,战斗胶着不下。然而,幸好陈平通过收买匈奴单于的夫人阏氏,阏氏提出策略,冒顿单于便开了包围圈的一角。当天大雾弥漫,汉军趁机拉满弓箭,缓慢而谨慎地撤出,才得以脱险。
“白登之围”之后,冒顿单于多次违反汉匈盟约,对边境进行劫掠。刘邦则斩杀曾建议进攻匈奴的十几位使臣,同时赦免刘敬,并封他为关内侯,食禄两千户,号建信侯。汉军全力出击,却落得如此惨败,可见当时的匈奴之强大与棘手。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