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一位汉使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遥远西域楼兰国的征程。他没有带兵,只有十一名随从,但肩负的任务却异常艰巨——解决楼兰国屡次阻挠汉使的棘手问题。
这位汉使名叫傅介子,官职是“平乐监”,负责皇帝马厩,相当于《西游记》里孙悟空担任的“弼马温”。面对楼兰国,他毫不畏惧,主动请缨,保证不借兵力也能完成任务。傅介子抵达楼兰后,先是宣读汉帝诏书训斥楼兰国王,楼兰国王表面顺从,为汉使安排好住处。傅介子随后暗中找到匈奴使者驻地,将其斩杀殆尽,显示了大汉的威严。
楼兰国王心知不妙,傅介子便邀请他共饮一顿酒,在酒席中彻底摸清了底牌,随后当场将楼兰国王斩首。楼兰士兵闻讯冲来,傅介子高举王首大声警告:“大汉军队马上到,你们敢动手试试!”士兵瞬间愣住,全部服从。傅介子随后扶立楼兰王之子为新王,吩咐他守护边境,完成任务后,与随从平安返回长安。这次出使,是汉朝“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缩影之一。
楼兰国位于汉朝阳关以西约1600里、长安以西6400里,是一个人口稀少、土地贫瘠但战力不弱的小国,境内盛产玉石、芦苇及胡桐。汉武帝时期,楼兰成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但因财力有限、且为匈奴提供情报,多次截杀汉使,惹怒汉朝。汉武帝曾派赵破奴、王恢等攻打楼兰,迫使其归顺汉朝。
归顺后的楼兰,虽然一度老实,但仍夹在汉匈之间小心翼翼“踩钢丝”。楼兰国王将儿子送给匈奴为人质,又将另一个送往长安,试图在两大势力间周旋。然而,汉武帝严厉的政策让楼兰难以长期自保。最终,傅介子以少量随从征服楼兰,再次显示了大汉的强硬手腕。
楼兰国王被杀后,新立的国王名为尉屠耆,曾在汉地生活,熟悉汉文化,对汉朝十分亲近。他向汉昭帝请求改国名,于是楼兰改称“鄯善”,汉昭帝为其新刻王印,并选秀女和亲,百官送行。几年后,鄯善王致信汉昭帝,请求派兵驻守伊循城以保边疆安全,汉昭帝答应,从此楼兰旧臣在汉军威压下,不敢再轻举妄动。
楼兰往事随烽烟消散,但傅介子“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故事,成为汉朝西域外交与军事智慧的生动写照。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三国志》、《水经注》、《新丝绸之路》、《佛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