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近年来受到了许多人的崇拜。然而,鲜有人知道,曹操其实是东汉末年典型的贵族“二代”,可以说是官二代加富二代,身份背景极其显赫。今天我们来看,曹操的爷爷曹腾是当时最有权势的十常侍之一,担任中常侍和大长秋,深得汉桓帝和汉灵帝时代太后的信任,权势几乎横扫三代王朝。
曹操的父亲曹嵩更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因此曹操常被官场中的人戏称为“阉竖之子”。在那个腐败的东汉末期,察举制早已沦为世家大族权力交换的工具,普通百姓几乎没有机会通过这条途径升官。然而,曹操凭借父亲和祖父的庇护,年仅20岁便通过“孝廉”这个途径被推选为当地的官员,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
当时,成为“孝廉”并不意味着有很大的权力,但曹操依靠家庭背景,获得了洛阳北部都尉的职务。此时,曹操的父亲曹嵩已经成为三公之一的太尉,掌握了军权。曹操获得这样一个官职,其实是父亲和祖父关系的结果,毕竟在那个年代,拥有这样的背景,安排一个都尉的职位并不算难事。
曹操的起步远高于刘备和孙权等后来的三国人物。曹家富贵,曹嵩曾花费五千万钱从汉灵帝手中购买了太尉职务的一年使用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奢华至极。东汉朝廷的腐败早已到了极点,买官卖职成了常态。曹家拥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富可敌国的家族也不足为奇。
在成为洛阳北部都尉后,曹操迅速以严法治军而闻名。他使用五色杀威棒,镇压不服的士兵,严厉的治理让整个京城为之震动。随后,曹操被调任为顿丘县令,在二十多岁时就担任了地方上的高官,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长,这给他带来了宝贵的政治经验和用人经验,也让他看到了东汉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虽然曹操父亲和祖父的强大背景为他提供了许多帮助,但即使是曹操也并非每次都能轻松度过挑战。即使他在官职上表现得过于强势,也会受到挑战,但凭借他家族的力量,他始终能够东山再起,最多不过是平级调动。正是这种权力和资源,使得曹操能够稳步向前。
黄巾起义爆发时,曹操被任命为骑兵都尉,加入了讨伐黄巾贼寇的队伍。之后,曹操先后担任了济南丞相、东郡太守等职务,真正成为了东汉末年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和刘备、孙权等后来分天下的英雄不同,曹操的起点显然高得多。那些人物要么从小家境贫寒,要么依靠逐步积累才能崭露头角,而曹操则已经从高位开始了他的征程。
随着天下局势动荡,曹操辞去了官职,开始了“隐居养名望”的策略。十八路诸侯反叛董卓时,曹操依托家族资源集结了数千兵马,凭借自己在官场上积累的声望,迅速成为了诸侯之一。在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后,曹操逐步积累起了强大的军力,准备开始称霸天下、篡汉之路。
相比之下,刘备的起步要艰难得多。刘备出生贫寒,早年并无显赫背景,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曾追随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等人,最终在刘表麾下找到了一席之地。赤壁之战后,刘备借得荆州,慢慢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了蜀汉。刘备的成功完全依靠个人的努力和过人的人品,曾多次从曹操的手下逃脱,显示出非凡的才智与决断力。
与曹操和孙权的“二代”背景不同,刘备几乎是靠着一己之力走到了今天。虽然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实际上,他的家族早已没落,几乎无法提供任何实质帮助。正是母亲的支持,才让他有机会读书并跟随公孙瓒,最终崭露头角。
在刘备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从草根起步、凭借个人能力逐步逆袭的传奇故事。而曹操和孙权则有着显赫的家族背景,他们的成功固然值得尊敬,但与刘备的白手起家相比,差距却不言而喻。刘备不仅在个人能力上超过了许多同代人,而且他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