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下校区,有个家长跟我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
“我的孩子之前在幼儿园上启蒙课,孩子很喜欢围棋,下课了以后还要自己在家练棋、摆棋,但上了快1年的课成绩仍然没什么长进,我看孩子喜欢就带着他来到了聂道,没想到3个月就有了明显进步,已经马上准备考级了。”
从这个孩子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重点,其一是像聂道这样的专业机构对孩子成长帮助是巨大的,孩子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而另一个重点则在于孩子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几乎可以说浪费了一整年的时间。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这是因为启蒙期孩子所接受到的围棋教育质量,将极大地影响到孩子的后续学习,如果说高棋力的老师是拔高孩子们上限的天花板的话,那么启蒙老师绝对就是孩子学围棋之前的“助推火箭”,孩子学得能有多好、多快,启蒙老师的作用是居于核心地位的。
一个好的启蒙老师,或者说一个高质量的围棋启蒙阶段,是决定孩子学棋质量的核心因素。
01
千万别小瞧启蒙阶段
启蒙好了差距一下就拉开了
有个家长分享了这样一则故事:
“我孩子之前是在我单位(某国家重点科研机构)下辖的围棋班里学围棋,那边的老师棋力还可以,但就是会区别对待,学得好的孩子老师就重点多教一教,学得不好的孩子老师就不怎么管,我上次去旁听教室秩序简直乱得一锅粥,只有坐最前面几个孩子在认真听讲,后面的孩子老师完全不管,这一下就触发了我的忧虑开关,我怕我孩子万一哪天也跟不上了就被调到后排了,这才转了机构。”
这位家长的案例在市场上并非孤例,有的机构为了能够持续招生,会故意只照顾头部的孩子们,但耽误的是更多孩子的时间和兴趣,这并非对待孩子们的正确态度。
聂道对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是聂道教学的底色之一
事实上,很多孩子的兴趣的学围棋动力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启蒙阶段被一点点激发出来的,这就需要机构和老师通力合作,只有打好配合,才能让孩子在启蒙阶段打好基础。
而家长们也需要提高对启蒙阶段的重视程度,打好基础,孩子才能学得更快也更好。
01
启蒙教练,不只是教棋的人
在围棋启蒙的道路上,教练的角色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一位优秀的启蒙教练,需要同时是围棋知识的传授者、兴趣的点燃者、心理的观察者和习惯的塑造者。
经常关注《聂道之星》栏目的家长不难发现,很多受访孩子即便已经升至业余高段位,但他们最忘不了的,或者说相处最好的老师,依旧是他们的启蒙老师,这些老师对孩子们的引导,正是孩子们建立兴趣的基石。
聂道之星赵杨云翼,最忘不掉的老师依然是他的启蒙老师
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很多孩子入门围棋时都是基于家长的目的,孩子本身是本推半就甚至无所谓的,在线下采访中,很多孩子就是单纯地觉得围棋很好玩,但具体多好玩,学起来难不难,遇到困难怎么办,孩子们肯定是没有概念的,而这些坎都需要启蒙老师去帮他们一点点地渡过。
此外,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也因此在学围棋初期,接受速度一定是有快慢的,但慢的孩子就一定不会后来居上吗?肯定不是的。聂道的教练们深谙此道,他们不仅是围棋高手,更是懂孩子、懂教育的专业人士。他们知道如何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沟通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围棋之门。
对孩子来说,“喜欢”才是最大的学习动力,而启蒙教练们要做的,正是搭建起这块关键的积木,这就好像高楼大厦的地基,我们总是看到百丈高楼的壮阔,但真正支撑着它屹立不倒的,是地面下牢固的地基,启蒙阶段正是如此。
02
环境,孩子启蒙能否坚持下来的重要推手
围棋是一项需要高度专注和持续动力的学习。在启蒙阶段,孩子的学习环境几乎决定了他们能否坚持下来。
在上文的反面案例中,老师只专注于优秀的孩子,而让课堂秩序一团糟的情况,其实就是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环境,这种环境对于孩子们兴趣的培养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当孩子们感受不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注意力涣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孩子来说,提供一个成长的“温室”,是至关重要的。
聂卫平围棋道场的校区,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棋盘摆放的角度、光线的明暗、墙壁上悬挂的棋谚、甚至教练说话的语气,都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围棋学习生态系统。
道场环境
在这里,孩子们会看到学长们认真对弈的样子,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教练,会参与小小围棋比赛体验胜败的滋味。这种沉浸式的环境,无形中塑造着孩子对围棋的认知和态度。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环境中老师不会放弃每一个孩子,表现好的孩子老师会柔和地让他们的“傲气”着陆,甚至让他们去更高级别的班级里去“挑战自我”,让他们在前进的路上不骄傲自满。
暂时落后的孩子,老师则会用鼓励的政策,包括对对手的匹配,让孩子们振作精神,在逆境中建立对围棋的兴趣,这种因材施教,对每个孩子的耐心和责任心,是聂道教学环境中的一环,也是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重要一环。
03
启蒙阶段是一切技法向上延伸的开始
很多家长都会把目光放向业余4段、业余5段的孩子,认为最后的这一步非常艰难,也将其作为孩子们冲击的目标。
这一点很真实,但其实孩子们学围棋速度的快慢以及质量,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启蒙期打下的基础。
这方面有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网校某学员,这个孩子在聂道网校学了1年,还处于吃子棋末期围地棋初期阶段,家长很着急,跟老师咨询说有的孩子1年都到段位了,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还在吃子。
老师是这样回答的:
“您的孩子计算力很出色,但从棋内容的表现来看,随手棋出现的频率很高,如果能够把这一点攻克,把基础打牢靠一些,后面的学习将会很顺利。”
这位家长相信了老师的话语,不久孩子便有所突破,并且升班以后棋力继续突飞猛进,1年时间就从原来的2级水平杀入了业余3段,家长直言孩子现在对阵业余4段小棋手的赢面也很大,要不是没时间参加线下比赛,很可能已经升段,这其实就是基础打得牢的结果。
学围棋就像是盖房子,底子打得好,上升速度自然快。反之前期过于注重速度导致根基不牢,到了高段位的瓶颈期照样得回来“补课”。
所以,一个良好的启蒙环境,绝对是孩子们学围棋进入快速车道的加速器,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启蒙阶段的学习同样是让他们终生难忘的。
快乐学棋的孩子们
小编还记得采访世界冠军辜梓豪时,他首先说出的老师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并且在成稿前屡次嘱咐要提及这两位老师,这其实就是孩子和启蒙老师之间亲密的证明。
如果说围棋是薪火相传的话,那么启蒙期就是点燃孩子兴趣的那一簇火星。
02
启蒙阶段
就是学习围棋的"定调期”
围棋启蒙,这个看似简单的起步阶段,实则为孩子整个围棋学习奠定了基调。它决定了孩子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挑战,以什么样的方式思考问题,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胜败。
在启蒙阶段聂卫平围棋道场对师资进行了严格的把控,不仅教师均为教学经验丰富,熟练掌握儿童心理学,同时在上岗前仍然需要经历至少376课时的培训,严格的要求是我们对启蒙期的负责太土的体现,一个好的开始,不仅是成功的一半,更是走向远方的底气。
当您的孩子第一次拿起棋子,那双小手正在触碰的不仅是黑白世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文化传承,一种可能伴随一生的智慧与品格。
而这最初几步的走法,往往决定了他们能在这条路上走得多快、多远、多稳。
在围棋启蒙这个决定性阶段,您为孩子选择的不只是一个课程,更是一个思维世界的建筑师,一个兴趣火种的守护者,一个可能影响深远的引路人。
棋盘已经摆好,等待的是那最初、却也最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