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都是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功勋人物,但真正独立指挥过百万大军的,仅有两位:一位是在解放战争后期驰骋白山黑水的林总,另一位是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总。
从两人的军事生涯来看,尽管在土地革命时期不相上下,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时期,彭总的地位总是略高一筹。彭总生于1898年,比林总年长九岁。林总童年尚在私塾读书时,彭总已历经艰辛生活,做过煤窑工、湖堤工,尝尽世间冷暖。林总进入黄埔军校时,彭总已从士兵升任营长,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土地革命时期,虽然两人走上革命的路径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1928年底,彭总率红五军主力与林总率红四军会师,此后两人成为主席左右的左膀右臂,“红军之狮”彭总与“红军之鹰”林总齐头并进。红军扩编为军团后,林总、彭总分别出任红一、红三军团军团长,成为中央苏区的主力军。几次反围剿中,两人配合默契,多次取得胜利,仅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因失去主席指挥遭遇挫折。
长征后期,彭总因忠诚大局、迎难而上,赢得主席高度信任。红四方面军坚持南下计划时,彭总率部保护主席先期北上,并在直罗镇战役中展现非凡指挥才能,奠定了他仅次于朱老总的红军二把手地位。与此同时,林总被派任红军大学校长,因战略意见与主席有分歧且支援不足,未能得到同等重用。
抗战时期,彭总出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兼前线总指挥,带领部队组织战略布局、开辟敌后根据地,打破敌军“投降主义”,而林总在115师任师长,因伤病和疗养多次远离一线,协助统战工作。解放战争中,彭总指挥主力部队与胡宗南30万大军周旋,取得关键胜利;林总在东北扩充四野军规模,仍略逊于彭总。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彭总再次成为军事中心人物,他临危受命,带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用两年九个月将联合国军打到谈判桌前。纵观两人的生涯,尽管林总勇猛有力,但彭总凭借忠诚、远见和大局观,始终高于林总。这也是1955年大授衔时,彭总稳居林总之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