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天下后,至少有三个人对结果非常不满:刘邦、陈馀和齐地的田荣。分赃不均很快就引发了新的纷争——好不容易灭了秦,天下刚露出一丝宁静,诸侯之间的厮杀又即将展开。
先说刘邦。原本约定好的关中被项羽拆分开来,刘邦看着眼前的局势越想越委屈,心里恼得慌:不能就这样被项羽欺负。他把手下将领召来商议,樊哙、周勃、灌婴等人都义愤填膺,想立刻去和项羽干一仗。但现实很残酷:项军兵多将广约四十万,而刘邦兵力不足十万,硬拼无异于送死。大家嘴上气愤,心里却明白此刻不能莽撞行动。 关键时刻,谋士萧何站出来劝刘邦冷静。他直言:现在去打项羽不是明智之举,“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保全实力、暂退汉中,等过几年修养兵马,再图中原,胜算会更大。萧何还用天命来开解刘邦,暗示目前退守是命中注定。刘邦被说服,决定先入汉中,保存实力为上策。 临行前,张良也给了刘邦一个计策。张良提议在通过那些易守难攻的栈道后,将路毁掉一把火烧断,断绝追兵的可能,这样刘邦可以安稳地在汉中整顿。刘邦采纳了,烧掉了栈道,两人遂别。项羽听闻刘邦去汉中并烧掉栈道,心里松了口气,暂时放松了警惕——以为刘邦短期内无力南下。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齐国那边的动荡。田荣对项羽分封极为愤怒。项羽不但没有重用田荣,反而把齐地一分为三,分给田市、田都、田安三个不同势力。这在田荣看来等于羞辱:齐地本是他的家业,哪轮得到外人来划分。 田荣当即宣布不承认项羽的分封:谁敢践踏齐地,他就和谁拼命。项羽则警告新封的诸侯,若有人动田荣,其他诸侯要出兵讨伐。田荣劝侄子田市服从自己,别去偏远的胶东做傀儡,但田市胆小,怕冲突,背着田荣跑去了胶东接受封号。田荣愤怒不已,派人追杀,田市被斩。随后,田荣自封为齐王,意图重新统合齐地。 被项羽分封为齐王的田都试图入主临淄,结果遭田荣击退,明白在齐地立足并非易事。接着,田荣又盯上了济北的田安,本想继续用武力整合,但时机巧合,一名名叫彭越的游击军首领出现了。彭越曾经亦为反秦立功,却未获项羽封赏,心中同样不满。田荣遂拉拢彭越,两人联手攻灭了济北王田安,齐地又被重新统一到田荣麾下。 第三个不满分封的人是陈馀。他在功劳上与张耳不相上下,但项羽只给了他南皮附近的三县作为封地,而把较好的常山封给了张耳。陈馀愤愤不平,发誓要取回赵地的统治权,但手下兵力不足。无兵可用,他只好向田荣借援兵。田荣乐见其成:反对项羽的人越多,对方就越难集中力量打击谁。于是,田荣把兵借给陈馀,新的反项力量逐渐成形。总的来看,项羽的分封政策既疏远了部分功臣,又刺激了地方实力的武装反抗——刘邦选择隐忍保存实力以图后效,田荣则以武力重整齐地,陈馀借兵图自强。分赃不均引发的连锁反应,使得秦灭之后的天下并未真正安定,反而为接下来争夺霸权的大战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