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夏天,波兰当局收到一条消息:在布列斯特的山脉中,藏着一座一战时期的军需库。这座军需库的位置隐蔽,深埋地下,距离地面有几十米。九年前,隧道入口曾被炸毁,之后它便被遗忘在地下。 波兰士兵们经过将近一周的挖掘,终于找到了隧道的入口。当洞口被凿开时,一股令人窒息的臭气迎面扑来,士兵们被熏得纷纷后退。接下来的发现让所有人都不寒而栗——竟然从隧道里走出了一个人! 那人面色惨白,长发披肩,胡子长得比衣服还要长。他正是阿沙廖夫,一名曾在此岗位上的上等兵!阿沙廖夫被困在地下九年,他是如何活下来的呢?要从一战中沙俄军队的撤退开始讲起…… 沙俄的节节败退
1914年,德国在西线与英法激烈交战,而沙俄则趁机发动攻势,逼近德国首都柏林。然而,德军很快扭转局势,发起反攻。俄军败退,最终撤退到波兰东部。1915年夏,德国军队接近波兰的最后防线——布列斯特,沙俄军队的士气已经接近崩溃,许多高层指挥官准备放弃一切撤回国内。 沙俄军队下令摧毁所有无法带回的军事物资,以免落入德军之手。布列斯特的军需库主任波伦斯基少校认为,炸毁这座重要的军需库太过浪费,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方案:将隧道口炸塌封住,这样若有一天俄军反攻回来,依然能利用这些物资。沙俄指挥部批准了这一提议。 阿沙廖夫的命运 在布列斯特驻守的俄军第169师中,士气低落,几乎所有士兵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撤退而焦虑。但阿沙廖夫却依然神采奕奕。他是军需库的一名哨兵,负责守卫隧道的最深处。这一天,他收到了未婚妻的来信,信纸是粉红色的,内容温柔而浪漫。未婚妻在信中提到,一旦他凯旋归来,村里将为他举行盛大的欢迎和婚礼。 阿沙廖夫激动地读着信件,沉浸在甜美的幻想中。当他走到隧道入口时,突然注意到四周堆满了炸药。然而,他并未引起警觉,依旧走进了隧道。走到岗哨后,他再次拿出那封信,一遍遍地读着。 突然,一声巨响,爆炸将他掀翻在地,头撞在石壁上昏迷过去。由于俄军撤退匆忙,指挥部并未通知到他。工兵们在无人守卫的情况下,引爆了炸药,致使阿沙廖夫被活埋在了地下。 生死挣扎 阿沙廖夫在一片黑暗中醒来,四周一片寂静,无法看到任何光线。他摸索着点燃蜡烛,发现自己被困在了被炸塌的隧道里。他疯狂地挖掘,但周围被泥土和石块完全封住,他的所有努力都无法找到一丝缝隙。 他试着大声呼喊,但没有人回应。在绝望中,阿沙廖夫终于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自己被活埋了。 然而,他并未放弃生存的希望。在仓库中,他发现了饼干、罐头和一些军用物资,这些能够为他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幸运的是,仓库内有几个通气孔,保证了空气流通,他也能够维持生命。最重要的是,他在石壁上找到了湿润的地方,凭借自己的刺刀挖出地下水,终于解决了水源问题。 孤独九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阿沙廖夫在孤独的地下世界中坚持了九年。孤独的日子让他几乎陷入绝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每当情绪低落时,他便会取出那封未婚妻的信,反复阅读,从中汲取坚持下去的力量。 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他练习说话、唱歌、朗读信件,甚至大声抱怨那些把他埋在地下的人。他通过通气孔的变化判断昼夜交替,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清醒。 每过一段时间,阿沙廖夫就会做些仪式性的记录,用划线的方式计算时间——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年。这种生活方式支撑了他度过了漫长的九年。 终见天日 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沙俄灭亡,波伦斯基少校也因战败被迫流亡。几年后,他流浪到波兰,经济困窘,苦于生计。一天,他回想起那个被炸毁的军需库,决定告诉波兰当局这个秘密,换取自己的未来。 波兰当局对这个消息十分感兴趣,派遣了一支队伍协助波伦斯基寻找军需库的位置。经过近七天的挖掘,士兵们终于找到了隧道口。当洞口被打开时,传出了奇怪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士兵们勇敢地走进洞中,迎接他们的是阿沙廖夫那久违的声音。 阿沙廖夫依旧身穿军服,长发披肩,胡子蓬乱。当波伦斯基认出他时,激动得几乎泪流满面。阿沙廖夫告诉他,他从未放弃活下去的希望,尽管已经与外界断绝了联系多年,但他始终怀抱着对未婚妻的承诺。阿沙廖夫终于重见天日,他走出了洞口,阳光刺痛了他那已经适应黑暗的眼睛,而他心中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尽快找到她,那个曾写信给他,等待他归来的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