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赵云究竟是何许人也?
赵云,这位常山赵子龙,常常让人联想到他在长坂坡英勇一战时那句令人铭记的名言:“我乃常山赵子龙也!” 这一句简短的话语,瞬间让曹操记住了这个英雄。多年后,在汉中之战中,赵云再次以单骑闯阵、救出黄忠的壮举,令曹操震惊不已,感叹道:“昔日当阳长坂坡英雄尚在!” 这样的传奇人物,怎能不令人钦佩? 或许许多人会自豪地说:“蜀汉五虎将,赵云就是其中之一!” 但事实上,按照正史,赵云并不在五虎将之列。五虎将指的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而赵云则是个杂号将军,地位不如他们。那么,赵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三国演义》中,他是常胜将军,但在正史中,他更多被视为刘备的“保镖”。这与其他三国名将如关羽、曹操、刘备等人物有些不同之处。 赵云的出身并不简单,他并不是普通的江湖人物,而是“常山赵氏”的一员。常山赵氏自春秋时期便是当地的豪强士族,赵云更是在当地被选举为义从,跟随公孙瓒一起投身三国的乱世。这一切表明,赵云的出身远超当时的许多名将,甚至比刘备还要显赫。 因此,当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时,体现了他的家族背景和自信。而与他相比,刘备虽然自诩“中山靖王之后”,但他并没有赵云那么显赫的家族背景。关羽的霸气则在于,他几乎从不提及自己的来历,只说“某,关云长”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张飞则自称“燕人张翼德”,屠夫出身并不妨碍他的豪气和身份。 可以说,赵云的身份和背景远比表面看起来的要复杂得多。他的“常山赵子龙”不仅代表了个人英雄,也代表了他背后的家族和历史传承。 二、刘备临终为何不托孤给赵云? 很多人认为,刘备临终托孤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更高。但另一个较为流行的说法是,赵云不具备足够的资格。当时,虽然赵云的战功赫赫,但他并不代表蜀汉的核心势力。与之相比,诸葛亮代表了荆州势力,是蜀汉的实际掌控者,而李严则代表了益州势力。因此,刘备选择了他们作为托孤对象。 然而,赵云在刘备临终时并不被选为托孤之人,并不完全是因为资格问题。赵云虽然忠诚于刘备,但他在蜀汉的地位有些尴尬。他既不完全属于刘备的元老势力,也不完全属于诸葛亮的荆州势力。在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逐渐紧张时,赵云的立场似乎也处在一个中立的状态,这使得他在刘备心中并没有足够的信任。 三、赵云为何离开公孙瓒投向刘备? 赵云的选择,充分展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独立性。据《云别传》记载,赵云曾投奔过公孙瓒,然而公孙瓒对赵云的背景并不看重,甚至开玩笑问赵云为何不投靠袁绍。赵云回答道:“天下大乱,谁才是真正的仁德之主,民众的福祉才是我所追求的。”这番话显示出赵云的理想和忠诚,并非仅仅为了自己或依附他人。 正因为如此,赵云的做法得到了刘备的青睐。他的忠诚和高尚品质使得刘备对他深感信任,并最终将他纳入自己的阵营。赵云的选择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国家和天下的安定。他的忠诚不仅仅是对刘备的个人忠诚,更是对正义和仁德的追求。 总结 赵云,作为一位拥有高贵背景、卓越战功和高尚品德的英雄,始终是三国历史中的璀璨星辰。他的选择和忠诚,成就了他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而刘备未将托孤之事交给赵云,或许正是由于赵云的尴尬位置——他既不完全归属于刘备的元老势力,也不完全属于诸葛亮的阵营,但他的忠诚和英勇,却永远刻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