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开国君主,他有16个儿子。除长子褚英早逝外,其他儿子中,次子代善的影响力最大。他不仅年龄最长,军功最为显赫,而且他还是最有可能继承大位的继承人之一。代善与褚英同母,母亲为元妃佟佳氏。尽管代善有过两次可能继承汗位的机会,但都因种种原因错失。尽管如此,代善的家族仍然稳占了后金开国的三大世袭亲王职位之一。
努尔哈赤去世时并未指定太子,这对一个刚刚建立的政权而言是个重大危机。由于当时的女真族尚未建立完善的继承体系,汗位的继承权通常由八旗的旗主推举产生。努尔哈赤在生前对于继承人选一直摇摆不定,尤其是在代善与皇太极之间。代善比皇太极年长9岁,一直参与国政,并且在四大贝勒中占据首位,掌握了最强大的力量。
代善一度拥有继承汗位的实际优势,但在努尔哈赤死后,他与大福晋阿巴亥的关系变得复杂。阿巴亥为了自己在努尔哈赤死后的前途,开始拉拢代善。尽管有关于代善与大福晋关系的传言,最终查无实据,但代善因此失去了太子的机会。
在努尔哈赤死后,继承汗位的竞争非常激烈。代善、皇太极、莽古尔泰和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是最有可能继位的人。在这四人中,代善与皇太极最具实力,然而代善的子嗣大多倾向支持皇太极,尤其是长子岳托和三子萨哈廉。最终,皇太极能够继位,主要得益于代善父子的一致推荐。
代善虽然没有最终登上汗位,但他的推荐体现了他的大局观与品行,也让后金的贵族展现出强烈的凝聚力和统一愿望。皇太极上位初期,并非一人独大,他与四大贝勒共同执政,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局面。然而,这种平衡并未持续太久,随着政治斗争的加剧,皇太极逐渐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最终将阿敏与莽古尔泰除掉。
1636年,皇太极正式改国号为“大清”,并废除了集权体制。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成为大清第一位“铁帽子王”,但尽管享有尊荣,他已无实际权力。代善的家族虽然拥有较大的影响力,但他需要在政治斗争中谨慎行事,活得如履薄冰。
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满洲内部局势再度复杂。虽然代善年事已高,他依然是皇族中的重要人物。然而,由于他并未明确支持豪格或多尔衮,最终福临得以登基。代善虽然参与了这一过程,但并未做出决定性影响。1648年,代善病逝,享年66岁。
代善的家族在后金建立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代善的后代共有三家“铁帽子王”。这些后代的地位为后金政权的稳定与继承提供了保障,代善的影响力延续了近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