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朝暮古今
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新中国成立,而他的身后站着一群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人。
其中,一位身着西装、蓄着白须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看上去十分儒雅的老人,其实是一个黑帮老大,甚至就连美国总统都曾是他的小弟。
那么他究竟是谁?又为何能站在开国大典最核心的位置?
本文图片、描述源于网络,旨在弘扬正能量,无不良引导。若涉版权或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即刻删除。内容信息可靠,部分情节为提升可读性或有虚构,仅供参考,望理智阅读
1868年,司徒美堂出生在广东开平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
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人抚养他长大,家里太穷,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最终也让司徒美堂只读了四年私塾就不得不辍学。
在司徒美堂12岁那年,同村很多人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去往美国谋生。
司徒美堂也决定出去闯闯,虽然不舍,但是母亲还是同意了。
可是家里实在没钱,为了给司徒美堂凑够路费,母亲挨家挨户借钱,将家里所有的东西变卖,终于凑了50元龙银,让他跟着同乡人远渡重洋。
之前,司徒美堂总在别人口中听到国外是怎样的,他踏上轮船的时候,也充满美好的幻想——他要努力工作赚钱,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可是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因为太小,司徒美堂只能在唐人街的一家餐馆做杂工,每天干的都是最脏、最累的活。
不仅如此,当时美国社会的排华风气特别盛行,华人在当地备受欺凌。
唐人街里,经常有流氓去餐馆吃“霸王餐”,吃完不给钱还不算,有时甚至会动手殴打华人,司徒美堂一开始也经常受欺负。
但是司徒美堂从小就跟着人习武,性格里有着好打抱不平的劲儿。
1886年,他还在餐馆工作时,有一个美国流氓来店里吃“霸王餐”,不仅拒绝付钱,还满口脏话辱骂店员。
年少气盛的司徒美堂实在看不下去,就和这个流氓争执起来,混乱中出手,没想到竟意外把对方打死了。
原本以为这场官司会毁了他,可没成想这却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因为当时华人并不受欢迎,所以司徒美堂的情况也很不好,当时唐人街的华人们四处凑钱,终于给他找了一个白人律师。
在律师的帮助下,司徒美堂最终只被囚禁了10个月就获释了。
经过这件事,司徒美堂的侠义之名在华侨圈子里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敢为华人出头的年轻人。
其实早在1885年,17岁的司徒美堂就已经加入了洪门致公堂。
洪门是当时北美华侨下层群众中最大的民间结社组织,一直以“忠心义气、团结互助”为信条,致力于维护华侨的利益,这和司徒美堂的理念不谋而合。
1894年,司徒美堂在波士顿成立了安良堂,打出“锄强扶弱,除暴安良”的旗号,专门保护华人免受欺负。
并且安良堂凭借着公正仗义的行事风格,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洪门致公堂旗下的强势团体。
到了1905年,安良堂已经在全美31个城市设立了分堂,成员人数达到2万多人,司徒美堂也因此被大家尊称为“大佬”。
更让人觉得有缘的是,后来司徒美堂还聘请了年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担任安良堂的法律顾问,而且罗斯福这一任职就将近十年。
多年后,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司徒美堂曾两次写信给他,同时发动海外侨胞一起向美国政府请愿,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功促成美国国会取消了已经实行了60多年的《排华法案》,为华人争取到了应有的权益。
1904年,孙中山前往美国开展革命活动,却面临清廷杀手的暗杀威胁。
司徒美堂得知这一危险情况后,丝毫没有犹豫,立刻派人对孙中山进行保护,并且亲自承担起保卫员和厨师的双重职责,与孙中山一同生活了五个月。
在这段相处的时光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深深感染了司徒美堂,让他坚定地成为了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
1911年广州起义遭遇失败,此时同盟会急需经费来维持后续的革命活动。
在这一紧急关头,司徒美堂毅然决定将加拿大的4所致公堂大厦典押出去,成功筹足了所需的钱款。
后来孙中山要顺利回国,所需的旅费也是司徒美堂等人多方筹措而来的。
孙中山曾高度赞扬“华侨为革命之母”,而在华侨群体中,洪门致公堂在革命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司徒美堂便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后,孙中山特意邀请司徒美堂回国担任监印官,但司徒美堂却以“功成身退”和“不会做官”为由婉言谢绝。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家陷入危难之中,司徒美堂迅速与旅美进步人士联合起来,共同发起成立了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积极发动海外华侨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
为了能够集中全部精力投身于抗日救国工作,司徒美堂主动辞去了其他职务,专门负责筹饷事务,每天的工作时长长达十三四个小时,全身心地为抗战筹募资金。
在司徒美堂的积极号召和带动下,美洲洪门的侨众们纷纷行动起来,全力捐助祖国的抗战。
他所在的筹饷总会在八年抗战期间,一共募集了约330万美元,再加上各种其他形式的募捐,总计金额达到了1400万美元。
除此之外,还有近千名华侨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毅然回国参加抗战,为保卫祖国贡献力量。
1941年冬天,司徒美堂被遴选为国民参政员,他从美国出发回国出席国民参政会。
当途经香港时,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香港很快沦陷,司徒美堂也不幸遭到日军的软禁。
日本特务头子矢崎对他进行威胁利诱,强迫他出任维持会长。
当时已经75岁高龄的司徒美堂面对敌人的逼迫,毫不畏惧,断然拒绝道:“我年过古稀,绝不会在入土之前背黑锅,这个维持会长,我就算死也不当。”
抗战胜利后,司徒美堂对国内政治的热情愈发高涨。
1945年3月,“美洲洪门恳亲大会”在纽约召开,这次会议意义重大,洪门致公堂被改组为海外华侨政党“中国洪门致公党”,司徒美堂凭借着极高的威望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当选为全美总部主席。
会上,他联合美洲各华侨报界发出了著名的《十报宣言》,大胆地提出“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还政于民,召开国民代表会议,成立民主政府”的政治主张,这一主张如同一声惊雷,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1946年,司徒美堂满怀期待地回国,一心希望能召开五洲洪门恳亲大会。
他分别致电中共、民盟和蒋介石,中共和民盟立刻复电表示热烈欢迎,可唯独蒋介石那边毫无回应,就像石沉大海一样。
司徒美堂到了南京后,和蒋介石交谈时完全合不来,话不投机半句多。
但他和周恩来却相谈甚欢,周恩来那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以及真诚的态度,让司徒美堂倍感亲切。
之后周恩来还两次亲自前往司徒美堂的寓所访谈,两人深入交流,周恩来还热情地邀请他到解放区参观。
这一来一回的对比,再加上国民党当时的腐败,让司徒美堂非常的失望。
所以司徒美堂开始逐渐疏离国民党,而与共产党走得越来越近。
1948年,司徒美堂更是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张。
1949年1月20日,毛泽东发函邀请司徒美堂回国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当时司徒美堂已经年事已高,身体病弱,毛泽东特别贴心地安排用担架抬他上山。
因为没有现成的担架,工作人员就用毛泽东用过的一把藤椅在两边绑上木棍,制成了简易的“轿子”。
当“轿子”到了双清别墅,毛泽东早已在门口等候,连忙上前搀扶司徒美堂进入会客室,那一幕让人十分感动。
在新政协会议期间,周恩来也专门交代大会秘书处特制一把藤椅,由工作人员抬司徒美堂进入会场。
开国大典当天,司徒美堂坐着“轿子”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成为了新中国成立的重要见证者之一。
回国后,司徒美堂作为美洲华侨代表,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还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55年5月8日,司徒美堂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周恩来总理亲自为他主持了公祭大会,之后他的遗体安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毛主席曾为他题词“华侨楷模,光辉旗帜”,他的爱国精神和赤子情怀,永远值得人们铭记和敬仰。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洪门大佬”为何能登城楼观礼开国大典?
南方网——“洪门大佬”“爱国侨领”司徒美堂的传奇人生
国际在线——爱国侨领司徒美堂:我还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下一篇:为何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