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的历史,跨越了两百多年,其中有两位杰出人物的诞生地都位于东北。一个是后金政权的创立者努尔哈赤,另一个则是清末民国时期的东北王张作霖。努尔哈赤通过建立后金政权,成功打开了通往中原的大门,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续了两百多年。而张作霖,则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任执政,兼任海陆空三军大元帅。他的成就也并不逊色于努尔哈赤。
尽管如此,努尔哈赤所创立的政权得以延续,而张作霖的奉系政权却迅速消失。这并非由于两者个人能力的差距,而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同。张作霖的成就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努尔哈赤,尤其是在发迹的艰难程度上。努尔哈赤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从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开始,爱新觉罗家族便世袭建州左卫都督一职,算得上是官宦子弟。
然而,努尔哈赤的母亲早逝,继母对他刻薄,他从19岁起便离开家乡,靠挖人参、采松子等方式谋生。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在镇压叛乱时,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为了复仇,努尔哈赤起兵,凭借家族留下的十三副盔甲和复仇的旗号开始征战。
努尔哈赤起初并不敢与强大的明朝正面交锋,而是选择先向其他女真部落出手。由于明朝在此事上理亏,便允许努尔哈赤继承家族的建州左卫都督职务,并加封他为龙虎将军,给予他敕书和马匹。虽然努尔哈赤起初几乎是白手起家,但他的家族背景和政治资源,特别是世袭的职位,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他招兵买马。
与之相比,张作霖则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出身草莽,起初手头几乎一无所有。像当年的朱元璋一样,张作霖完全靠自己的努力,经过无数艰难的拼搏,才取得了地位。尽管张作霖起点低,但他的成就却比努尔哈赤还要辉煌。
努尔哈赤虽然在东北称雄,但他始终未能突破山海关。公元1621年,后金在辽沈之战后取得胜利,并征服了广宁等40多座城堡,明朝在关外仅剩宁远一座孤城。努尔哈赤打算攻占宁远,却被明朝守将袁崇焕的红衣大炮打伤,最终未能攻破山海关。
而张作霖不仅打入了山海关,还一度攻入北京城。作为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任执政,张作霖的影响力在当时甚至被视为一国元首,尽管他未曾统一全中国。张作霖的地盘比努尔哈赤更大,甚至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一度南下,威胁上海。可以说,张作霖的疆域扩展,远超努尔哈赤。
然而,张作霖的成就与努尔哈赤相比,也面临了更多的外部挑战。努尔哈赤起兵时,明朝、蒙古等敌对势力正在衰落,沙俄与朝鲜也不构成实质威胁。张作霖则不同,他所面临的地缘环境更加复杂。东北不仅有日本和沙俄的威胁,还有本地土匪的纠缠。张作霖的早期崛起,必须在这重重压力下,依靠机智和运气才能突破。
张作霖比努尔哈赤多了一些机遇,也少了些时间。努尔哈赤虽然比张作霖多活了15年,但两人相差的成就并不大。努尔哈赤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子孙后代的支持,尤其是皇太极与多尔衮的辅佐,才让清朝最终成功入关。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努尔哈赤能否建立一个强大的清朝仍然是一个疑问。
反观张作霖的继承人张学良,他的成就相比努尔哈赤的后代就显得逊色得多。如果没有张作霖的亲自努力,他的家族地位可能并不会如此稳固。
综上所述,虽然努尔哈赤和张作霖在出发点和所处环境上有差异,但两人的成就依然是值得称道的。张作霖的崛起经历了比努尔哈赤更为艰难的过程,他的成就绝不逊色于努尔哈赤,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后者。
上一篇:新华社与人民广播历史渊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