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与人民广播历史渊源研究
创始人
2025-10-23 10:34:38
0

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诞生于1940年12月30日,至今已有85年历史。人民广播的诞生和最初的发展,是与新华社分不开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新华社除了用文字播发新闻外,还创办了口语广播,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出了人民广播第一声。而我党在华北、西北、华东等解放区创办的地方广播电台,也多隶属于当地新华社分社或与分社业务紧密联系;部分新华社记者随军进入新解放城市后,也参与了当地人民广播事业创建工作。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冲破敌人重重封锁,将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的声音传播到国内外,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鼓舞和激励亿万人民为国家、民族的解放而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从文播到口播:

新华社宣传报道的重大突破

在新华社的前身红中社刚诞生的时候,便以当时先进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对外播发新闻电讯。新华社最早的广播,是莫尔斯码的文字广播,呼号为CSR。

尽管通讯社的文字广播比传统的报刊媒体在技术上更具优势,可以冲破封锁,传播到更广泛的区域,但它仍有一定局限性,必须有专门的收报设备才能接收,再经过译电才能阅读。在国统区和沦陷区,除了党的秘密机关和少数新闻单位外,一般部门和普通群众是难以直接接触到新华社文字广播内容的。

而随着广播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先后建立起一批官办和民办广播电台,民众拥有收音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早日建立人民的广播电台,使国统区和沦陷区拥有收音机的听众能够直接听到中国共产党的声音,了解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对于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爱国热忱,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1940年3月,周恩来从莫斯科回延安时带回了一部由共产国际援助的苏制广播发射机。随后,党中央发出了在延安建立广播电台的指示,并成立了广播委员会领导电台的筹建工作。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担任主任,成员有中央军委三局局长王诤,还有新华社社长向仲华。周恩来赴重庆工作以后,由朱德主持筹建工作。承担具体建台任务的是军委三局九分队。广播电台台址选定在延安城西北19公里的王皮湾村。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艰苦奋斗,终于初步完成了建台任务。

1941年1月26日,延安《新中华报》刊载了一则《新华社启事》:“新华社广播电台决于二月一日开始播音”。在此之前,山东《大众日报》亦于1月16日报道陕甘宁边区已于1940年12月30日起以“XNCR”为呼号开始向外广播的消息。“XNCR”是我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呼号,中央后来批准将1940年12月30日定为人民广播事业诞生日。

同新华社文字广播一样,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技术工作由军委三局承担,新闻稿由新华社提供,当时称新华社口语广播。口语广播创办后,新华社文字广播的呼号也改为XNCR,原来CSR改为被呼,呼叫格式为:CSR DE XNCR。文播和口播的报房都设在王皮湾。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初创阶段的播音内容有: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新中华报》《解放》周刊和《解放日报》的重要社论和文章、国际国内的时事新闻、名人讲演、科学常识、革命故事、音乐戏曲节目等。

延安台的广播稿由新华社广播科编辑,广播科科长是李伍,编辑有陈笑雨、王唯真等。据王唯真回忆,当时每天发三类文字稿,文播口播兼有,“由于工作量很大,广播科的编写工作夜以继日地进行”[1]。

当时担任播音员的先后有麦风、姚雯、肖岩和孙茜等。由于延安台的频率比较弱,女播音员的声音相对清楚些,所以当时都安排女同志担任播音工作。

中央对延安台开设广播一事非常重视,多次在有关文件中要求各地党组织按时收听延安台的广播。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出版《解放日报》和改进新华社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应注意接收延安的广播”[2]。5月25日,在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中又强调“各地应经常接收延安新华社的广播,没有收音机的应不惜代价设立之”[3]。同年夏天,毛泽东听说延安台没有唱片,就把自己保存的20多张唱片送给延安台使用,并且当面嘱咐延安台的工作人员要认真把广播办好。

延安台不断把全国军民抗战的消息,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杀敌的事迹,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情况传送到各地。许多听众从延安台的广播中了解到国际国内形势的真实动向,从中受到鼓舞和教育,积极投身到民族解放战争中去。

□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发射机

二、从日文到英文:

新华之声向世界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革命战争年代新华社通过向在华外国新闻机构提供新闻稿、编辑外文刊物、创建英文文字广播等形式开展对外宣传。其中,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先后开办日语广播和英语广播节目,开创了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

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日语广播节目,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广播电台最早的外语广播节目,标志着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的诞生。受当时电台输出功率限制,日语广播很难传播到日本,因此宣传对象主要为侵华日军。日语广播主要内容是阐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日本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稿件由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提供,主要来源于新华社的新闻稿、《参考消息》,以及延安《解放日报》刊登的消息。日语广播的主要广播时间为每周五一次,每次30分钟。担任日语广播的播音员是日本人原清志。

日语广播开播后,立即引起敌人的注意,并用大功率设备进行干扰。当时,有的侵华日军就是在收听延安台广播后受到感召而投降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本士兵反战情绪比之前高涨,投降八路军的人数不少,日语广播对此发挥了一定作用。由于延安台当时设备简陋,发射功率小,机器又经常出故障,所以时播时停。1943年3月,终于不得不停止播音,日语广播也随之停播。日语广播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其激发了在华日军的反战情绪,对推动抗日战争向胜利前进发挥了积极影响。

1945年8月,为适应抗战胜利形势的发展,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终于又发出了革命的声音。这年10月,新华社编辑科专门成立了口语广播组负责编写口播稿件。1946年5月,口语广播组扩大为口语广播部(也称语言广播部),主编温济泽。不久,播音和技术工作也划归新华社统一管理。

1946年秋,新华社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办了英语口语广播,稿件由英播部提供。英播部是1944年为开办英文文字广播创建的,新华社副社长吴文焘曾兼任英播部主任。英语口语广播的开办,使新华社的英文新闻可以更直接、迅速地把中国革命的形势和解放区的情况介绍给国内外懂英语的听众。英播部编辑钱行最早担任播音工作。英语口播后来由于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而中断。1947年9月11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改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太行开播英语口语广播节目,规模扩大,仍由新华社英播部负责。当时建立的一批新的地方广播电台也积极开办英语广播节目,其中最早开办英语广播节目的是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各台除自办节目外,均转播陕北台的主要节目,包括英语广播节目。

新华广播电台开办的英语广播节目,当时在北平、天津、青岛、南京、上海等地都可收听到,为在华外国记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主张和人民解放军胜利消息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此外,英语广播节目在海外也有听众收听。

从发出人民对外广播第一声的日语广播,到面向海内外众多英语听众开办的英语广播,新华社在战火与硝烟中冲破敌人的信息“铁幕”,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反映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事迹,揭露日本侵华罪行,批判国民党政府反共行径等,着力展现一个客观全面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巩固、有效扩大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争取广泛国际舆论支持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三、从延安到大江南北:

人民广播事业在国内拓展

随着革命进程的推进,党的广播宣传力量不断壮大,除延安(陕北)新华广播台继续面向全国宣传外,我党在解放区陆续建立起一批新的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从窑洞中艰难起步到具有全国中央台的性质,地方新闻广播从无到有逐步拓展至大江南北,不仅在战时发挥了宣传政策、动员群众、瓦解敌军的重要作用,也为新中国广播事业的组织体系、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 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转移路线图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先后收复了一些城市,并接管了部分电台,建立了我党领导下的一批新的地方电台,包括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东北新华广播电台、邯郸新华广播电台等。这些地方新华广播电台,或是由新华社工作人员参与创建,或是直接进行管理,在初创时也多与地方新华分社在一起。其除自办节目外,均转播延安台(陕北台)的主要节目,逐步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解放区广播宣传网。通过这些电台转播,延安台(陕北台)的传播范围比以前更广了。这些广播电台中的大多数,由于战争变化频繁,曾几经更名迁址,间或一度停止播音,直到解放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后才逐渐稳定下来。

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共晋察冀中央局领导建立的广播电台,于1945年8月24日开始播音,系利用接收的日伪广播设备开办的,为当时解放区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电台起初属新华社晋察冀分社下辖的冀察支社领导,后改由与晋察冀分社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晋察冀日报社领导。电台每天以中、短波两部发射机播出早、中、晚三次节目,主要内容有新闻、评论、时事解说、政策法令讲座、广播讲演、百科知识和文艺节目等。1946年起,增设英语新闻节目。同年10月,国民党军队进犯张家口,张家口台转移到阜平山区,改名为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于1947年恢复播音。1948年5月并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建立的广播电台,1946年9月1日正式播音,台址最初在河北峰峰煤矿,后迁至涉县沙河村。其发射机系用缴获的国民党的两部归航台改制而成。邯郸台属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直接领导,其具体工作则有赖于晋冀鲁豫军区三局、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的支持。其在业务上亦受新华总社指导。创办初期,邯郸台的广播稿主要由晋冀鲁豫总分社提供。1947年3月至7月,在新华总社随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向太行转移期间,晋冀鲁豫解放区承担起建立新华社临时总社、接替总社国内国外文字及口头广播的重任,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编播工作就是由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接替的,确保了党中央的声音不中断。1948年5月22日后迁至西柏坡继续播音,1949年3月23日随新华社北上停播,发射机运往北平。

华东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共中央华东局领导建立的广播电台。1948年5月在山东五莲县筹建,7月中宣部和新华社发来电报,希望把华东新华电台办得完备些,争取用北京话、上海话和英语广播,以“我野战军和周围蒋军为主要宣传对象”。新华社华东总分社积极参与筹备工作,新华社总社也调来工作人员予以支持帮助。9月12日起,电台开始每天早、中、晚三次定时试播,内容主要转播或抄收重播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节目,也有自己编播的战报、评论、政策宣讲、战地通信等。12月20日,电台于临朐开始正式播音,每天播音五个半小时。为保密、防备敌特侦查,电台对外称“大众日报社通讯研究馆”。1949年2月中下旬,电台迁往济南,与济南特别市新华广播电台合并在一起播音。3月20日,华东新华广播电台大部分人员随军南下,后分别参与了接管南京、杭州、上海国民党广播电台的工作。7月起,华东新华广播电台在济南停止播音。

西北新华广播电台是1948年12月由中共中央西北局建立的,隶属于新华社西北总分社。该台使用苏联制造的发射机,1948年12月在延安筹建,1949年1月1日试播,1月5日正式对外广播,主要任务是向西北、西南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宣传。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后,电台于6月1日迁至西安并接收原国民党陕西广播电台设施,6月6日更名为西安新华广播电台,7月1日改称西安人民广播电台。

从1948年底到1949年,人民广播事业得到空前发展。随着各大小城市的解放,党将各地原有的电台恢复、接管、改造为人民广播电台。据1949年3月初的统计,全国各解放区共有广播电台24座。

四、人民广播在党的新闻宣传中的影响与贡献

战争年代,新华社的广播冲破敌人的“新闻封锁”传向四方,在解放区、国统区和沦陷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新华社口语广播因接收条件便利而备受瞩目。

(一)

指引革命道路的明灯

通过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很多人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了解,毅然踏上革命的征途。

1942年,党中央曾收到云南昆明西南联大师生和学生联合会写来的信,信中表达了他们远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边远地区,收听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新闻和社论的喜悦心情,把延安的广播比作“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1946年6月,国民党空军上尉飞行员刘善本驾机起义飞往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这一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刘善本后来回忆说:“是中国人民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革命的声音——毛泽东思想的声音,把我引向了革命的道路,坚定了我飞向延安的决心。”[4]

远在新加坡、菲律宾出版的爱国华侨办的报纸上,也可以不断看到根据延安广播撰写的重要消息和评论。菲律宾华侨进步组织主办的《华侨导报》曾收听并大量采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稿件,据曾任《华侨导报》总编辑的黄薇回忆:“延安广播电台成为海外侨胞心中的一座光辉灿烂的灯塔!”[5]

(二)

连接广大听众的桥梁

延安台十分注意加强和听众的联系,经常邀请国民党地区来延安人士发表广播讲演,或者播出各地民主人士写的文章。这些广播,受到广大听众的注意和欢迎。

延安台曾多次广泛征求全国及南洋各地听众的意见,并在延安《解放日报》刊文介绍“XNCR”,号召人民广播“大家办”。新华社各地分社曾对延安台的收听情况做过调查,也曾收转部分听众意见。北平十几个青年曾集体写信给延安台:“听了你们的播音,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另一位北平听众写道:“你们多播一点吧!每天最少播12个钟头才好。”[6]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一些机关、部队想方设法组装和改装收音机,以收听延安台的广播。一些新解放城市还利用群众集会的场合,组织群众集体收听延安广播。一位解放区干部1946年5月第一次在部队收听到延安台的广播,他曾激动地写下这样的诗句:“XNCR——你是一个巨人,站在真理的高峰,鼓舞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和平,吹起预言的喇叭,报道自由幸福的日子即将来临!”[7]

(三)

分化瓦解敌军的利器

新华社口语广播开办后,立即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惊恐和不安,多次对延安(陕北)台的广播进行干扰和破坏。但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却冲破敌人重重封锁,发出强有力的声音,连国民党军队的官兵也多有收听。

解放战争期间,陕北台开办的“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向国民党军官兵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对时局的主张及优待宽大俘虏的政策,直接配合军事斗争,起到了从政治上分化瓦解敌军的作用。1948年11月27日,毛泽东于一天之内写下了《人民解放军总部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和《刘伯承陈毅两将军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两篇广播稿。随后,他又审阅了三篇广播稿。这些稿件在陕北台反复播出,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政治攻势。而陕北台对被俘蒋军名单及情况的介绍,更是国统区人民,特别是他们的家属、亲友想要迫切了解的。新华总社曾多次发出通知要求加强瓦解敌军的宣传。

1948年1月14日,新华社记者穆欣从前线给总社写信,反映了新华社口语广播的宣传效果。信中说,“口播对反攻部队成了唯一的消息来源,而这次歼灭整三师时,发现目前也是蒋军‘唯一的慰藉’”[8],他们全师上下都听广播,不但陕北台、邯郸台,东北台的广播也听,被俘蒋军名单、书信及谈话、生活介绍是最受欢迎的。

1948年10月下旬,毛泽东连续组织和撰写几篇新华社新闻稿,发动舆论战,揭露敌人偷袭石家庄的阴谋,起到巨大震慑作用。敌九十四军军长郑挺锋收听新华广播电台广播后,得知我方对他们袭击石家庄的行动已有警惕,便报告傅作义:“彼方既有所感,必然预有准备,袭击恐难收效”[9]。傅作义自知取胜无望,只好撤回军队。

(四)

冲破黑暗的“黎明之声”

解放战争期间,延安(陕北)台随新华社经历了几次战斗转移,跋山涉水,辗转千里,出色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宣传任务。根据形势发展,新华社加强了军事宣传和政治宣传,以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争取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陕北台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战局的评论文章,报道了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战绩的消息,播送了中国共产党和地方政府的指示、文告和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积极支援前线的活动,声援和促进了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反映了解放区文艺创作的成果。

陕北台还播出“记录新闻”,供各地新华广播电台、报社及国统区地下党组织和进步人士抄用,是非常受欢迎的节目。在国统区的地下党组织通过收听“记录新闻”,将重要新闻抄录下来,编印成传单、小报或通过其他渠道散发出去。解放区的部队、机关也都设有专人按时收听“记录新闻”,并负责抄录下来,提供给有关领导参阅或编印成报刊等宣传品发送出去。遇有重大事件和重要胜利消息时,人们时常激动地聚集在一起收听新华广播电台的新闻,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进程。

陕北台的广播激励着解放区军民、国统区的地下党组织和进步人士为迎接全国解放而斗争。1948年和1949年,陕北台先后广播了毛泽东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关于时局的声明》《中共发言人就和谈问题发表谈话》《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等一系列重要的新华社消息和评论,为揭露敌人制造的“和平”骗局,迎接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一些听众称,这段时间的新华广播是冲破黑暗的“黎明之声”。

1949年3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迁入北平,并更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同年6月5日,根据中央决定“将原新华总社的口头广播部,扩充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管理并领导全国广播事业”,[10]广播事业从此成为单独的宣传系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广播事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注释】

[1]新华社回忆录[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102.

[2]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72.

[3]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237.

[4]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新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306.

[5]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新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459.

[6]赵玉明:中国现代广播简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105.

[7]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新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277.

[8]新华通讯社史(第一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389.

[9]新华通讯社史(第一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396.

[10]赵玉明:现代中国广播史料[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377.

本文刊登于《中国记者》2025年第10期

相关内容

原创 ...
提到清朝的皇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位代表人...
2025-10-23 05:01:58
原创 ...
慈禧太后长期掌控清朝政权,实际上是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虽然她没有...
2025-10-23 05:01:21
原创 ...
提到《三国演义》,大家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可能就是关羽那英勇的形象:...
2025-10-23 05:01:13
飞猪:“双11”开卖24小...
10月22日,据飞猪消息,“双11”开卖24小时,万豪国际酒店集团...
2025-10-23 04:55:23
黄金持续下跌,中概股飘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丨周蕊 见习编辑张嘉钰 编辑丨曾静娇...
2025-10-23 04:52:49
9月结售汇顺差510亿美元...
10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9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
2025-10-23 04:50:08
股市必读:百济神州(688...
截至2025年10月22日收盘,百济神州(688235)报收于28...
2025-10-23 04:46:06
原创 ...
阿里巴巴:从电商帝国到AI巨头的华丽转身 当马云在1999年那个...
2025-10-23 04:43:11
广和通登陆港交所首日其H股...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NO.1广和通登陆港交所首日其...
2025-10-23 04:40:41

热门资讯

长沙马拉松10月26日开跑,城... 华声在线10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罗艾敏 通讯员 高思玥)2025长沙马拉松将于10月26日在杜甫...
“三秦华章 光耀四方——陕西周... 文化艺术报社2025-10-23 08:48:32 10月22日,记者了解到,为全面提升观众参观体...
原创 郭... 聊三国的时候,总有人争论谁是第一谋士。有人捧诸葛亮,有人吹贾诩,但我每次都想为郭嘉说句公道话。 不是...
杨瀚森迎NBA常规赛首秀,两罚... 据北京日报,10月23日,NBA常规赛首轮,开拓者主场迎战森林狼,中国球员杨瀚森迎来个人NBA常规赛...
原创 清... 左宗棠,清朝晚期的重要大臣之一,与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中兴之臣”。他曾参与平定太平天...
原创 大... 末任闽浙总督松寿:为清朝殉国的最后封疆大吏 松寿,字鹤龄,满洲正白旗人,是清朝末年一位值得关注的封疆...
原创 赵... 有一种说法,如果柴荣能多活几年,可能两宋的命运会大不相同。宋朝可能不会因政治弱点频频遭受外敌侵扰,燕...
苹果入局F1直播:生态渗透与体... 当苹果与F1的红色标识在屏幕上并置,一场关于体育转播、数字生态与用户体验的深层变革已然开启。2026...
原创 N... 新赛季第一天上班,就碰上了总决赛级别的对抗强度,就碰上了残酷无比的双加时,这谁受得了啊。但如此剧本,...
原创 1... 泛洲际冰壶锦标赛的循环赛第二轮比赛于北京时间10月22日凌晨结束,中国男队在与新西兰队的较量中,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