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叶梦熊斩降将》
演出时间|10月23日,10月24日 19:30
演出地点|中国国家话剧院小剧场
*
或页面
明朝万历年间,朔方镇失守,边事危急。总督魏学曾因对敌失策而遭弹劾,皇上心急如焚,急调叶梦熊前去破敌,并赐尚方宝剑一柄,许其临机决断。叶梦熊到任后,发现魏学曾已操练兵马,并备下妙计三则。督战监军梅国桢秉持宽仁之念,力主纳降,主张缓图徐进。在此情境下,叶梦熊筑堤灌水,甚至坑杀降将,付出血的代价,方使战局扭转。战事结束,大军胜利班师回京,然而此时,一场关于功过是非的论战才悄然打响。
剧目关键词:
法哲学与伦理生活
小人物大历史
黑色幽默
杨怀莹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就读于香港演艺学院。主要作品有:《莫斯科成了一个遥远的地方》《石头记》等。
加总式的功利主义永无可能。
命运,社稷,青史……追求善是难的。当一个人用恶的手段追求善,得到的只有恶。而最终他发现,这甚至并非他的选择。
Q:这部戏以万历年间“宁夏之役”为背景。您为什么选择这一段并不算最广为人知的历史来创作?
A:其实万历一朝并不为大众陌生,“万历三大征”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只不过具体到宁夏之役却未必人人了解,叶梦熊更是不算太多人知道。
所以,它对我来说,是站在显学边上的一段历史。
我差不多五六年前第一次留意到这段历史,当时就被叶梦熊在阵前面临的两难抉择吸引。坦白来讲,他面临的是一个并不新奇的伦理困境。它不是新鲜事,但因为它是在人类历史中是绵延不断的真痛苦,所以经得起一千次、一万次的讲。
这段历史在史学研究上的空白既可以让我有研究的空间,又不至于到完全没有资料可查的地步。它恰到好处的留白,刚刚好够唤起我的好奇心的程度。
《叶梦熊斩降将》概念图
Q:您是如何处理“小人物与大历史”的关系的?
A:我有一个偏见:小人物天然地适合戏剧。历史停止的地方,是戏剧开始的地方。
Q:在导演阐述中您写到:“当一个人用恶的手段追求善,得到的只有恶。”您希望观众如何理解叶梦熊的抉择?
A:我想讲的故事,我讲过的故事,我深深地爱着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各样的人追求各样的善好,遇到各样的阻碍。到最后发现,“人是没用的”。
当然,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做选择。而选择的余地、选择的效度、选择的结果,有太多不能为人所控制的因素。我想,这是不是一种完全相反的哲学?是不是一种无能为力、不自由呢?或者其实,人到底是自由,还是不自由呢?
我更倾向于相信的,是人的自由是有边界的。在“只有恶的重复是真的”的世界里面,即使命运当中出现的名词和动词被决定了,但那些副词和形容词是人可以自己决定的(吧?)。是那些“英勇地”“迁延地”“迟疑地”……决定了一个人是谁。凭着界线内的一点点自由,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西西弗推石头,一种老人与海。
对于观众,我希望呈现的是:“诸公与他如此相似,他今日却造了恶,不知诸公该是如何?”
善是难的,正因如此,才必须奋而求之。要求善则必须终日乾乾,不可一刻偏废。否则一不留神就要滑入恶的深渊。
勉力矫性才小有所得,如《汉书》里面讲,治田勤谨,亩益三斗。我的哲学或是一种小儒的哲学,农民的哲学。
《叶梦熊斩降将》概念图
Q:这部作品有浓厚的法哲学色彩。您是如何在舞台上呈现“功过是非”的讨论,让它不只是一段历史评判?
A:主要是热闹,荒唐,好笑。虽然其实我讲起来最舒适的语言,似乎还是诗意些的、端庄些的、当代学人式的语言。
面对青史,总有法庭是假的,战争是真的。
历史叙事总有用一种叙述消解另一种叙述的危险。曲折的善恶塌缩,余下小字一行。其实善恶是随处可见的,对不同人不同意味的。而司法线的存在,旗帜鲜明地拒绝用一句话归纳了所有。给了所有说法一个出口,给了那种对所有叙述的发现和犹疑一个出口。
Q:您写到“这甚至并非他的选择”。在您看来,历史人物在特定语境下的抉择到底是自由意志,还是被裹挟的必然?
A:我始终觉得,认识到必然,是为了找到必然的边界。人去拷问历史、命运、权力,并不是为了找到一份确定性,相反,是为了找到那份“真不确定性”。
只有在那其中,人才可以动作。哪怕耗尽生命去追求一个假的东西,也可无怨无悔。
Q:您希望观众带着怎样的问题或情绪走出剧场?是对叶梦熊个人的评判,还是对更普遍的“历史与人”的思考?
A:最要紧是希望各位笑得开心,好多位置都很可笑。
今古空名,君臣一梦。
做是徒劳,不做也是徒劳,功名是徒劳,隐逸也是徒劳,一切都是山外青山楼外楼。
其实在写作时,我总有几处迟迟不能落笔。我总在想,一个人到了迟暮,真的能不在乎众说纷纭吗?
年轻,总有心气让时间证明一切,是因为有大把机会亲眼见证。而他到了那时,如果还没有等到最终的论定,或许只想再多活一些吧。活到云开月明,活到尘埃落定。
可是……有多少尘埃能够落定?
人的寿命再长,还能长得过历史去吗?
走出剧场,便走入生活吧。
走出一段历史,从容些,便走入另一段历史吧。
演员
荆俊威饰 叶梦熊
仇海旭 饰 梅国桢
张雨来 饰 张守礼/魏学曾
主创团队
剧本顾问 | 安莹
编剧/导演 | 杨怀莹
戏剧构作 | 陈潇男
舞美设计 | 张植程
灯光设计 | 袁野
服装设计 | 郑亮
音响设计 | 薛紫珣
海报设计 | 张植程
策划 | 林学贤(中国香港)
舞台监督 | 姚鸿瑞
制作人 |张学妍 田耕
前期编创演员 |彭展铿(中国香港)蒋婷(中国香港) 陈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