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登基与执政
“明之亡,始亡于嘉靖。”这句话揭示了明朝衰败的开端。明武宗皇帝朱厚照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去世,年仅31岁。令人遗憾的是,朱厚照虽然在位16年,却没有留下继承人。由于他未婚生子,朝廷内的大臣杨廷和与张太后经过协商,最终决定将朱厚照的堂弟、年仅15岁的朱厚熜选为继承人。朱厚熜即位后,史称嘉靖皇帝。
一、武宗去世,年轻的朱厚熜登上皇位
朱厚熜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史称明世宗。他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的次子,明孝宗朱祐樘的侄子。由于朱厚照去世后没有直接继承人,继位的候选人包括了多个兄弟和侄子,最终年仅15岁的朱厚熜脱颖而出,被选为新皇。
明武宗在位期间,沉迷享乐,经常不顾朝廷大臣的反对,私自出宫巡游,这使得朝中权力结构较为复杂。为了确保继位者“好控制”,杨廷和等文官集团将年轻的朱厚熜作为理想的选择。虽然朱厚熜年纪轻,但这一选举却让他在接下来的统治中展现出不容小觑的政治手腕,超越了那些“听话”的期望。
二、通过“礼议”逐步掌握权力
朱厚熜入京后,首先用一场小插曲向文官集团释放了自己的威信。在进入北京之前,曾有大臣建议,称朱厚熜的父亲为“皇叔”,而他的继父明武宗则应称“皇父”。这一提议引发了朱厚熜的强烈不满,他觉得自己的父亲被这样轻视不可接受,因此决定不进京,和大臣们在城门外僵持了整整一天一夜,最终大臣们让步,朱厚熜才进京。
即位后,朱厚熜首先挑起的争议是年号的问题。杨廷和已经为他定下了“绍治”的年号,但朱厚熜却坚持自己选择年号,最终将年号改为“嘉靖”。接着,他又开始提出为父亲兴献王追封帝号的想法,但这一做法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认为这会破坏继承的礼法。与杨廷和等人的矛盾也因此加剧,最终爆发了权力斗争。
朱厚熜通过巧妙的政治手段逐步削弱了杨廷和的权力。杨廷和以辞官威胁朱厚熜,却未料到朱厚熜反而利用这一机会逼迫他离开朝堂。杨廷和被迫辞职后,陷入了许多官员的攻击,最终被捕入狱,虽然未能定罪,但这次事件彻底削弱了他在朝中的势力。
三、“壬寅宫变”:宫女反抗与追求长生之道
嘉靖皇帝不仅面临朝中权力斗争,他个人的性格也让后宫和宫女们忍无可忍。朱厚熜为人暴虐,动辄责罚宫女,甚至多次以鞭打宫女取乐,许多宫女在他的折磨下死去。正因如此,后宫宫女和嫔妃们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动了“壬寅宫变”,企图毒死朱厚熜。然而,由于计划不周,宫女们未能成功将其杀害,而朱厚熜侥幸逃脱。
据悉,朱厚熜痴迷于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他听信道士的谗言,命宫女们为炼制“仙丹”提供“药引”,甚至将13、14岁的少女经血作为炼丹的材料。宫女们为了炼丹不得与家人联系,生活在极度恐惧之中,最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动了反抗。
虽然宫变未遂,朱厚熜仍认为自己逃脱是因为“修道得道”,从此他完全将精力转向了追求长生之道,几乎不再理政。此后,他长期沉迷于修道与长生之术,导致朝政荒废,国家政务停滞,东部沿海的倭寇肆虐,北方的蒙古部落骚扰不断,百姓的生活困苦,国家陷入了动荡之中。
小结
嘉靖皇帝虽然在权谋上表现出色,成功从文官手中夺回了权力,并完成了明武宗未曾做成的事情,但他在后期却因沉迷于长生之术而荒废政务。由于重用奸臣严嵩父子,导致民众怨声载道,“明之亡,始亡于嘉靖”这一说法也因此应运而生。如果嘉靖能将精力集中于治国理政,历史可能会对他有更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