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虽然男孩子20岁就被认为是成年,称为“弱冠之年”,但是由于当时人们的寿命较短,很多女孩子在十几岁时身体已经完全成熟,这时结婚已是很普遍的事情。例如,唐朝的女皇武则天14岁便入宫,成为李世民的才人;博尔济吉特氏(孝庄太后)12岁嫁给了皇太极;赫舍里氏在13岁时嫁给了康熙帝,并为他生育了两个儿子。在那个时代,十几岁结婚并不罕见。
那么,为什么古代女性会这么早结婚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人口补充需求
古代社会战乱频繁,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伤亡是不可避免的。战争的不断发生需要补充人口,以维持社会秩序和劳动力。因此,女性早婚并生育,成为对抗人口减少的重要手段。
2. 婴儿成活率低
古代的婴儿死亡率非常高。疾病、饥荒、瘟疫、产后卫生差等多种原因导致很多婴儿夭折。即使是在皇家,这种情况也很常见。例如,康熙帝育有35个儿子,但“九子夺帝”时,只有24个儿子存活。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婴儿生存的艰难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为了提高生育率,古代女性结婚较早,能早生育,增加家庭人口。
3. 法律和惩罚制度
唐朝法律规定,如果女子在适婚年龄不结婚,她的父母会受到处罚。最初的规定是,女子满15岁,男子满20岁就必须结婚,但到了唐玄宗时期,规定更加严格,女子满13岁、男子满15岁即必须结婚,否则家长将受到惩罚。在西汉时期,未婚的女子如果超过15岁,其家人要交纳更多的赋税。总的来说,古代关于婚姻的法律规定都促使女性尽早结婚。
4. 生活环境与寿命较短
古代人均寿命较短,三国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十五六岁结婚在那个时代是正常的年龄。比如,三国时期,张飞就娶了13岁的夏侯氏为妻。再拖延结婚,可能会错失生育后代的机会。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在637年与14岁的武媚娘结婚,武媚娘成为唐太宗的才人。而康熙皇帝在11岁时就结婚,娶了和自己同岁的赫舍里皇后,赫舍里比他大五个月。在现代看来,这些婚姻或许显得过于早熟,但在当时却是常见的现象。
总的来说,古代女性早婚是由于社会环境、法律要求以及高婴儿死亡率等多种因素促成的。我们无法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古代的婚姻观念。毕竟那个时代的寿命较短,人们对婚姻和生育的观念也与现代大相径庭。在封建时期,十几岁结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甚至觉得这是保障家族延续的必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