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不是“老古董”,如何点亮一座城的过去和未来
创始人
2025-10-21 19:31:55
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晶 马黎

文化遗产何以服务当下、赋能城乡、昭示未来?10月19日下午,良渚遗址公园国际研学中心内,思想的碰撞点亮文明图景——第三届良渚论坛“实践创新:城址考古、大遗址保护与城乡协同发展”分论坛在此召开,一场围绕 “大遗址未来”的深度对话如约道来。

当天,十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带着各自的“遗址故事”登台,从良渚古城的稻浪田垄到英国巨石阵的绿茵古丘,从蜀道栈道的千年石板到殷墟甲骨的斑驳契文,以跨地域、跨文明的实践智慧,把大遗址保护的难题,解成了一个个有温度的实践案例。

大遗址保护的多元解法

大遗址保护不能用一套标准套所有遗址,中外三个典型案例,恰恰用不同的解法,讲透了“因址施策”的道理。

在良渚,保护的关键词是“反哺”,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吴伟强介绍:2013年,余杭创新实行“城市发展反哺遗产保护机制”,将良渚遗址区外城市开发所得的部分财政收入,用于遗址的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工作。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资料照片 记者 董旭明 摄

村落改造成文创街区,小镇里开起研学民宿,连村民都成了遗址“守护者”。如今,良渚文化志愿者总队已经发展到600多人的规模,为110余万公众提供讲解导览、咨询等优质服务。

“当一件文物不再是玻璃柜中冰冷的器物,而是一个有故事的朋友、一段可触摸的乡愁、一个能参与创造的契机时,保护的意识便会自然而然地根植于每个人心中,最终汇聚成守护文明根脉的磅礴力量。”吴伟强说。

如今的良渚,一边是五千年的古城遗址,一边是电商、科技企业涌现的创新园区,打破了“保护和发展只能二选一”的误区。

良渚5000+艺创园 资料图片

而作为欧洲规模最大的史前巨石遗迹之一,英国巨石阵的保护关键词是“克制”。

“每天1万游客的脚步,巨石阵的草坪生态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我们要限制访问人数。”剑桥大学考古学系考古学与遗产学副教授、剑桥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莉莉安娜·达努塔·雅妮克说,为了护好这片草,他们不仅限人数,连修复巨石都“复古”——放弃容易渗水的混凝土,改用和史前工艺相近的石灰砂浆,就怕伤了石头的“老底子”。

莉莉安娜·达努塔·雅妮克讲述巨石阵保护

更贴心的是,他们还把旁边的埃夫伯里遗址做成免费景区,“劝游客去那儿摸石头、逛村落,既能分流,又能让大家感受到史前遗址的烟火气”。这种“不贪多、不折腾”的思路,让巨石阵既能接待全球游客,又没丢了“史前巨石群” 的静谧与庄重。

打个比方,如果说良渚和巨石阵是“点状”遗址的典范,蜀道就是“线性”的活教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所所长郑万泉讲了一个“四省市联手修古道”的故事。蜀道绵延几千公里,以前四川管四川的、陕西管陕西的,连考古研究都断成“碎片”。2004年,川陕甘榆的考古机构和国内的多家高校共同启动实施了“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而后更建立了中国蜀道保护利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蜀道的保护与利用或者说线性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未来一定会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这对四川和西部来说尤为重要。”郑万泉表示,这条承载千年文明的线性遗产,正从考古研究走向活态传承,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

如何让大遗址真正“活”起来

大遗址的价值,不在玻璃柜里的文物,而在能不能走进今天的生活。殷墟、大明宫的故事,把 “活态传承” 讲得明明白白。

比如,殷墟的甲骨文,能跟游客“对话”。

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介绍,以前游客看甲骨文,就像看“天书”,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博物馆实现了文物与数字化的方式呈现,比如‘甲骨文奇遇记’,就是通过AI的形式让甲骨文‘活’起来。还有裸眼3D,把全国各地不同商代遗址出土的文物在同一个空间进行了呈现,这也是我们的首创。”

赵清荣说,更暖的是殷墟的“共享”。每天下午五点半后,免费接待2000名游客;志愿者、文物网格员都是社区群众,也会频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开馆一年多,330万人次为殷墟而来,真正做到了‘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

大明宫的逆袭,则是一场“棚户区变公园”的民生答卷。

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办公室文化遗产保护部部长助理李帅记得很清楚,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还是西安最大的棚户区。2007年,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办公室成立,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改善民生”为导向,创新采用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模式,将唐大明宫遗址与周边城市建设相融合,通过打造世界一流遗址公园,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提升的双向赋能。

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1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1月成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员单位。2014年大明宫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大明宫遗址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从棚户区到国家5A景区,大明宫正在证明——保护文物和改善民生,从来不是二选一,而是能一起变好。

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不是矛盾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化旅游委员会秘书长安娜·索菲亚·非塞卡·德·奥利维拉·布拉加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谨的观点,更像是一场跨越国界的对话,绕不开一个核心——遗址和社区的关系。

安娜·索菲亚·非塞卡·德·奥利维拉·布拉加从全球古迹旅游现象切入,直言其价值在于“以它为抓手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非单纯的流量生意。她强调,旅游业需兼具“韧性”与“活力”,更要扎根当地知识体系,让遗产成为“非常好的社区赋能以及共享学习的平台”——既要借遗址“连接过去,以史为鉴”,明确未来责任,也要警惕“过度旅游”的反噬。

安娜发言

在她看来,唯有通过宪章倡导的“综合性措施”,平衡遗产保护与社区支持,才能实现正向循环,让文化传承真正反哺经济社会。

“良渚就是这样做的。”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谨眼中,良渚恰恰用实践给出了生动答案。“良渚如今已成为文艺青年、数字游民与退休人士向往的宜居之地,这正是考古遗产与社区相互赋能的生动体现。”她直言,考古遗产的价值无需讳言,它未必能让社区“暴富”,却能创造就业岗位,带来稳定持续的微薄收入,更能为社区吸引社会关注与资源注入,这也为新的考古遗址公园、考古社区及小镇的策划提供了宝贵示范。

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 资料图片

“经济发展和保护绝对不是矛盾。”张谨认为,良渚既是遗产保护标杆,也是电商、科技产业高地,“甚至被一些年轻人认为是中国的下一个‘硅谷’。”

张谨发言

当全球共识与中国实践在此交汇,答案已然清晰:遗产与社区的双向赋能,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良渚的实践印证了文化遗产既能成为文明传承的载体,也能化作社区繁荣的引擎,更能为世界提供“保护与发展共生” 的鲜活样本——这便是跨越国界的文明智慧,也是遗产与社区相互成就的永恒价值。

从良渚“城市建设反哺遗址保护”的共生智慧,到巨石阵“克制守护”的敬畏之心;从蜀道“跨省联动”的协同之道,到殷墟、大明宫“科技赋能、民生为本”的活态实践,再到全球专家对“遗产与社区共生”的共识共鸣,这场关于大遗址未来的对话,为文明传承提供了自己的回答——遗产从来不是封存于时光的标本,而是能与当下共生、为未来赋能的“活态基因”。城乡发展不是以割裂历史为代价,而是要以遗产为锚,让文明的厚度成为发展的高度。

(部分图片由组委会提供)

相关内容

29岁美国国际象棋大师纳罗...
当地时间10月20日,美国国际象棋大师丹尼尔•纳罗迪茨基的家人在其...
2025-10-21 13:12:20
金螳螂 | 北京建国饭店环...
建国饭店的建筑设计延续了建国饭店一贯的典雅风格,巧妙融合了现代与传...
2025-10-21 13:11:02
四川中译云文化:福建漳州,...
四川中译云文化:福建漳州,海岛浪漫之旅 福建漳州,一个位于中国东南...
2025-10-21 13:11:00
首旅酒店的“如家依赖症”:...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 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首旅酒店营收同...
2025-10-21 13:10:18
2025知名文旅企业家山东...
为进一步整合省内外优质文旅客商资源、搭建政企合作交流平台、精准招引...
2025-10-21 13:09:13
原创 ...
暴雨砸在金字塔的巨石上,监工的皮鞭抽响伴着濒死者的呻吟,火把在雨幕...
2025-10-21 13:07:02
原创 ...
三国时期的名将们一直在历史中广为流传,他们的事迹深深影响了后代,尤...
2025-10-21 13:07:02
播放量破1.5亿!“百台房...
金秋十月,陇原大地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历时5个多月的 “百台房车游...
2025-10-21 13:06:33
原创 ...
前言 10月16日,一件神秘的战国文物突然踏上回家路。 这件虎形...
2025-10-21 13:05:55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李左车,是一个充满历史神秘色彩的人物,身世传奇,经历丰富。他是西汉时期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虽然他的生...
原创 毛... 1943年6月20日,陈泊的日常工作又开始了——他查阅着中央领导的日程表。 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一条...
原创 曹... 引言: 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统帅之一,在长坂坡之战中下令生擒赵云,这一命令至今仍在历史中广泛讨...
原创 林... 林彪总司令带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并不是轻松的“坐享其成”。尽管手下有众多优秀的将领,资源也非常丰富,但要...
原创 让... 关羽,字云长,是蜀汉五虎将之首,以武艺高强闻名三国。他曾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威名...
原创 他... 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他们英勇坚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三国时期的关羽,他在刮骨疗伤时依旧面...
原创 他... 王甫是关羽的谋士,他的才智甚至超过了诸葛亮。然而,关羽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导致了自己悲剧性的结局...
原创 机... 明朝一共经历了16位皇帝,但今天我们不讨论他们的功过,而是聊聊他们的名字。为什么明朝皇帝的名字值得一...
原创 为... 从古至今,人们对《三国演义》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其中武将的排名问题,已经成为了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原创 由... 227年,三国的微小变动与背后真相 公元227年,三国时期并不是一个特别激烈的年份,但那一年却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