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6月20日,陈泊的日常工作又开始了——他查阅着中央领导的日程表。
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一条记录时,突然停了下来。那是一个名字,令他不禁皱起了眉头,并赶紧把这个名字记在了笔记本里。
这个人是谁?为何陈泊会如此警惕?
这个即将与毛主席会面的新四军将领,名叫田守尧,现任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旅长。
田守尧年仅28岁,正是年富力强、充满干劲的年纪。他被视为党内的优秀人才,特意派来延安学习。而且,田守尧并不是第一次来到延安。1936年西征结束后,他曾到过一次,1939年底时也再度来到过延安,算得上是延安的“老熟人”了。然而问题出在陈泊身上。
陈泊是在1937年才来到陕甘宁边区工作的,而田守尧所在的部门和陈泊不同。由于当时延安人员流动频繁,陈泊居然从未与田守尧打过交道。
与此同时,边区内的安全形势也让陈泊忧心忡忡。就在田守尧到达之前,边区曾发生过几起武装特务越过哨卡的事件。这一切让陈泊产生了警觉。
于是,陈泊立刻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赶紧联系了中央军委保卫部,调取了田守尧的相关资料。
资料显示,田守尧是从阜宁出发,历经三个月,最终抵达边区。看起来,行程和路线似乎正常。
但有一个细节引起了陈泊的注意:在进入边区之前,田守尧曾发过一封电报,称自己的介绍信丢失了。这个消息让陈泊感到疑惑。电报如果被敌人截获,不仅会泄露我方的军事机密,甚至会危及到田守尧的安全。田守尧作为一位重要的军官,怎可能不明白其中的严重性?然而,他依然发出了这封电报,这种做法显然不合常理。
这时,陈泊瞬间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田守尧确实是来延安学习的,但没有介绍信,他根本无法进入延安,更别提要见毛主席了。因此,他才不得不发电报,向延安方面解释说明。
但是,陈泊心头猛然一震——这个人的身份非常可疑,而且他即将与毛主席见面!这事关重大,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于是,陈泊立即向党中央汇报,并请求暂时取消田守尧与毛主席的会面。与此同时,保安处的情报保卫科也开始核实田守尧入延安前的情况。
两天后,事情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在3月17日,田守尧率领的“赴延干部队”在登船途中遭遇了日军巡逻舰的袭击,船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壮烈牺牲。在临死之前,田守尧指挥干部队弃船登岸,以避开日军的火力。然而,在登岸时,海浪将他吞噬,田守尧英勇牺牲。
田守尧早已阵亡!现在这个拿着介绍信、声称自己是田守尧的“田旅长”,不过是一个冒牌货而已!
6月29日,刘少奇同志在延安召开记者招待会,公开揭露了这一事件,称有军统特务冒充新四军将领,企图刺杀我党重要领导人。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更有传言称,就在3月17日事件发生的次日,国民党就掌握了详细的情报,并将有关海战的经过登上了报纸。许多人猜测,国民党与日伪势力可能有勾结,否则怎会如此准确地知道特务何时潜入延安?
虽然这件事仍然存在诸多疑点,但因为这一事件,国民党当局的形象在民众心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民众的信任也迅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