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政变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也发生了许多次。这些政变从唐朝建立初期到开元年间,几乎每一次都直接影响了朝廷的格局。比如玄武门之变、神龙政变和唐隆政变等,充分显示了唐朝皇位继承的复杂与激烈。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唐隆政变。唐隆政变发生在唐隆元年,是一场重要的政治事件。它的起因要追溯到唐高宗去世后,唐中宗继位的时期。唐中宗并非一位合格的皇帝,这让当时的太后武则天感到不满,最终决定废除中宗。因此,失去皇位的李显深感处境艰难。尤其是在了解武则天的手段后,李显更加谨慎,每天过得战战兢兢。
李显就是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与妻子韦氏共同度过了困难时光,可以说两人是患难夫妻。后来,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李显得以复位,再次成为皇帝。而对于陪伴自己度过艰难时光的妻子,李显表现出了极大的纵容。但韦氏并非简单的女人,看到武则天凭借个人力量登上皇位后,她也心生野望,开始插手朝政,结党营私,甚至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此外,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有意成为皇帝,并希望唐中宗能够将她立为太女。
渐渐地,朝堂上形成了以韦后、武三思和安乐公主为首的专政集团。这个集团与当时的太子李重俊存在深刻矛盾,频繁劝说唐中宗废除太子。最终,太子李重俊忍无可忍,发动了兵变。虽然他成功杀死了武三思,但韦后和安乐公主依旧在位,导致了李重俊的失败,最终被杀。
尽管武三思已死,但韦后的势力依然强大,她与李唐皇室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特别是与太平公主、李旦等人矛盾加深。随着时间推移,韦后已不满足于做皇后,她希望像武则天那样登上最高权力的宝座。因此,她和安乐公主暗中对唐中宗下毒。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被害,韦后如武则天当年所做,扶持李重茂继位,计划一步步掌控皇位。而李唐宗室则成了她的障碍。太平公主与李旦察觉到自己的危险,发动了唐隆政变,成功铲除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政变成功后,李旦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推立为帝。
在这场政变中,除了太平公主之外,李旦的三子李隆基无疑是最大的功臣。整场政变几乎是由他策划的,他亲手铲除了韦后一族。说实话,凭借当时李隆基的威望和禁卫军的支持,他完全有能力自己称帝,为什么还要支持自己的父亲李旦呢?
首先,李隆基发动政变时,打出的旗号是“相王李旦”。在当时的李唐宗室中,相王李旦深得人心,虽然李隆基功劳巨大,但毕竟只是李旦的儿子,大家更信任李旦,因此他作为帝王更具广泛支持。
其次,李旦是最合法的继承人。唐中宗第一次被废时,正是武则天立了李旦为帝,也就是唐睿宗。唐中宗去世后,虽然在韦后的支持下,李重茂被立为皇帝,但始终无法得到朝臣的认可。因此,从法理上来看,李旦是最具继承资格的人,继位也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李隆基此时自己登基,就显得不太合适了。
当然,在李旦复位后,李隆基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的大哥李成器非常清楚李隆基的功劳,因而不敢争夺太子之位,担心再次发生像玄武门之变那样的事情,于是将太子之位让给了李隆基。由此,李隆基成为了大唐的未来继承人,最终继位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