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棍棒打天下——宋太祖赵匡胤的武力人生 “皇帝”这一称号始于秦始皇嬴政,从此之后,直到清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共出现了494位皇帝。虽然这些皇帝各有特色,有的以文治名垂史册,如汉文帝、宋仁宗;有的以武功著称,如汉武帝、唐太宗,但要论武力,宋太祖赵匡胤绝对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位。 赵匡胤出身于武将世家,自幼便喜爱舞刀弄枪,早早就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他十二岁时便提着一根棍棒闯荡江湖,凭借自己的力量,最终打下了属于自己的江山。赵匡胤的传奇人生中,后周的世宗柴荣无疑是他生命中的贵人。 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继位,任命赵匡胤为禁军总管,两人虽为君臣,情同兄弟。那一年,北汉来犯,柴荣亲自带领大军迎战,战斗即将打响时,指挥官樊爱能等人却临阵脱逃,导致军心动摇,后周的局势一度岌岌可危。就在这时,赵匡胤带着几名将领骑马急速冲向敌阵,北汉军队从未见过如此猛将,吓得纷纷撤退,后周军士气大增,最终大败北汉军。赵匡胤一战成名,震动整个天下!
显德三年(956年)春,赵匡胤随柴荣征讨淮南,先后斩杀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等敌将,击败南唐节度使皇甫晖、姚凤及其十五万大军。皇甫晖逃至城下,赵匡胤紧追不舍。皇甫晖请求双方布阵决胜负,赵匡胤答应了,但却不按常规出牌,他抱着马脖子直接冲入敌阵,将皇甫晖砍翻在地,姚凤也被擒获。这一场战斗堪比小说中的英雄事迹,令十几万敌军瞠目结舌! 从此,赵匡胤成为后周的第一猛将,更加得到了柴荣的器重。 显德四年(957年),赵匡胤再次随柴荣征伐濠泗,他充当前锋,率先横渡大河,敌军南唐将士见赵匡胤如天神一般的威猛,心生恐惧,后周军队的士气也随之高涨,最终攻破南唐军营。 赵匡胤的武力可谓无敌,他最为人称道的武功有两项,一是“太祖长拳”,二是“太祖盘龙棍”。 明朝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在其所著《纪效新书》中对赵匡胤的武功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太祖长拳”,他甚至将其推崇为当世最强之拳法。其实,“太祖长拳”最早起源于少林派,但赵匡胤在自己实践过程中,依据士兵的特点将其简化、实用化,形成了“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这套拳法不仅能在沙场上打败敌人,还成为少林寺公开承认的拳法流派,影响深远。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乔峰用的便是这套“太祖长拳”与天下英雄过招! 相比之下,赵匡胤创立的“太祖盘龙棍”更具神秘色彩。此棍也被称为“哨子棍”,造型独特,使用简便而威猛,击敌之时无法防备。许多人看到这根棍后,惊呼它与现代的“双节棍”相似,事实上,无论是“双节棍”还是“三节棍”,都可以追溯到赵匡胤的“太祖盘龙棍”。 赵匡胤的武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之一,他不仅在军事上屡战屡胜,也凭借这过人的武力成就了他作为帝王的伟大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