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提到保家卫国的英雄,不能不提南宋的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岳飞领导岳家军屡次取得胜利,收复了大部分被金人占领的领土,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然而,正是这样一位英雄,却在政治斗争中遭到了秦桧的陷害。
当时,宋高宗和秦桧主张与金人求和,而岳飞则坚决主张用武力抵抗金人,两者理念完全不同。最终,岳飞由于没有政治权势,成为了这场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被以“谋反”之名公开处死。为了处死岳飞,必须有一个忠诚的监斩官,而这个监斩官不能让百姓反感。于是,秦桧推荐了一位武将,杨家将的后人——杨存中。 杨存中这个名字或许不为人熟知,但提起“杨家将”,几乎无人不知。杨家将是北宋初期的一个著名军事家族,家族中多位成员英勇善战,屡次为国家保卫疆土,深受后人敬仰。杨存中正是这个家族的后代。 杨存中原名杨沂中,来自今天的山西原平。他的祖父杨宗闵和父亲杨震都在抗击金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杨存中从小就立下志向,要成为像祖父和父亲那样的大英雄。因此,他每天都刻苦练习武艺,精心钻研军事知识。 尽管当时北宋朝廷盛行“重文轻武”的风气,一些人劝他“弃武从文”,但杨存中坚定地认为“大丈夫应当以武功博取富贵,怎能低头听命于腐儒?”他没有随波逐流,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兵法,向孙子和吴起等名将请教。 有一次,一伙盗贼来到杨存中的家乡,烧杀抢掠,作恶多端。杨存中得知后,毫不畏惧,单枪匹马前去迎战。出乎意料的是,盗贼们看到杨存中的气势后,竟然选择了逃跑。从此,杨存中的威名远播,家乡再也没有盗贼敢轻易作乱。 北宋末年,金军再次入侵中原,直逼汴京(今开封)。接到消息后,杨存中立即和其他将领一起赶往汴京,准备解救宋高宗赵构。作为一名从小苦练的武将,杨存中在战场上表现得非常出色。在一次战斗中,杨存中穿着白袍,奋勇杀敌,数十名金军弓箭手将箭矢射向他,杨存中身中数箭,鲜血染红了白袍。然而,他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奋勇。宋高宗赵构在城墙上看到这一幕,深受感动,连忙询问这位英雄的名字。旁边的人回答:“他是杨家将的后人——杨存中。” 为了嘉奖杨存中的英勇,赵构单独邀请他共进晚餐,并且让他成为自己的护卫,日夜侍候在身边。之后,在一次危机中,盗贼盯上了应天府,形势极为危急。杨存中不顾一切,带领几名骑兵出征。赵构看到他满身鲜血,十分心疼,但杨存中告诉赵构:“这些鲜血是敌人的。”赵构非常高兴,立刻请他喝酒庆祝。但杨存中却谦虚地说:“等敌人被打败后再喝酒也不迟。”不久,杨存中带领的队伍成功击败了敌人,凯旋而归。 在建炎二年,杨存中参与了浙江嘉兴的攻城战。经过长时间的苦战,终于攻占了城墙。为了平息将士的怨气,部分人下令屠城,但杨存中坚决反对,他认为城中的百姓是无辜的,应该抓捕造反的头领,而不是伤害百姓。后来,苗刘兵变爆发,杨存中再次帮助赵构平定了这场动乱。 赵构深知杨存中的忠诚与勇猛,因此任命他为“神武中军统制”,意味着他不仅可以指挥中央军,还成为了赵构的大内侍卫。赵构选择杨存中作为岳飞的监斩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杨存中是赵构的心腹,忠心耿耿,信任他;二是岳飞在朝中拥有很高的威望,许多部下对他忠心耿耿,如果轻易处决岳飞,可能会引发兵变。杨存中作为朝中有力的武将,担任监斩官可以有效避免舆论的压力,也能够平息百姓的不满。 然而,尽管杨存中在岳飞的死因上明知岳飞并没有谋反,但他身为臣子,最终不得不服从赵构的命令。岳飞死后,南宋再也没有像他一样坚定的抗金派人物,国家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与岳飞的命运截然不同,杨存中因为忠诚和功勋,得以安享晚年,最终被赵构追封为“和王”,并赐予谥号“武恭”。他的一生虽然功勋卓著,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复杂的身影。而岳飞则因政治斗争而冤死,成为了历史上英雄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