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26日,谢富治上将因病重,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时,他紧紧握住老战友陈康的手,眼中含泪,恳切地说:“我没做坏事,尤其是在云南没有做坏事,你一定要为我作证,替我说句话。”
陈康听后深感震惊。其实,谢富治在“特殊十年”期间的所作所为,陈康并非完全不知。只是那时形势逼迫,许多事情他无能为力。此时谢富治的悔悟之言让他百感交集,面对老战友的请求,他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谢富治眼见陈康迟迟未作回应,急得泪流满面,不断拉着他的手,期盼得到一丝答复。
谢富治和陈康同是湖北人,两人都是在年轻时就投身革命。谢富治受进步思想影响,于1926年参加了农协的斗争,而陈康则在1927年加入了当地的赤卫队。到了1930年,谢富治已是红一军的一员,而陈康则在鄂东的红8军担任职务。谢富治因参加过“黄麻起义”,革命经历比陈康更为丰富,他在军中提出“要勇于怀疑一切”的口号,迅速得到了红四方面军高层的关注。
到了1935年,谢富治担任红军政治部主任,而陈康则是团长。随着抗日战争爆发,谢富治很快被提拔为八路军129师772团的政治处主任及政委,深得组织信任。不久后,他被任命为385旅的政委,随后又成为太岳军区副司令,成为陈赓将军的得力助手。相比之下,陈康在抗大毕业后被调入新四军,先是担任补充营长,直至抗战结束才被任命为386旅的团长。
在解放战争中,谢富治已官至纵队司令,而陈康则在谢的纵队下担任旅长。后来,谢富治被提拔为二野三兵团政委,而陈康仍是二野13军的副军长。新中国成立后,谢富治迅速晋升,担任了云南省委书记、昆明军区司令及政委等重要职务。而陈康则先后担任了13军军长,后进入军事学院深造,最终成为昆明军区副司令。
尽管两人有着长时间的共同工作经历,尤其是在云南的岁月,以及在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29师并肩作战的日子,但他们的关系并不亲密。陈康曾经提到:“我不过是负伤一次,才升了一级官。那时我顶着副司令的头衔,是一步步打出来的,可不是溜须拍马上去的!”他的直率和耿直使得他难以与谢富治心意相通。
然而,在“特殊时期”,谢富治再次展示了他的“变脸本领”,他不仅频繁讨好江青,还根据她的指示,参与了对老同志们的陷害和迫害。谢富治所犯的错误,知情的人都心知肚明。因此,他临终时,可能因为深感恐惧或自觉悔悟,才向陈康提出了那个请求。
然而,谢富治的悔悟为时已晚。随着他去世后,他的罪行逐渐被揭露,并在多年后,谢富治的骨灰被从八宝山公墓移出,留给世人的是他无可挽回的历史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