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中,贺龙位居第五。而他的老搭档关向应,却因为英年早逝未能享受这一荣誉。关向应与贺龙并肩作战,常被人提起“贺关”搭档。他在军中的地位比贺龙稍高,若他当时未去世,是否有可能成为开国元帅呢? 关向应,生于大连,年轻时就勤奋好学,并在求学过程中接触到先进的思想。后来,他积极投身于爱国运动,并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思想,找到了救国的希望。1924年,22岁的关向应赴莫斯科留学,并在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关向应被派往湘鄂西,担任红三军的政委,而红三军的军长正是贺龙。从此,两人便开始了长达多年、密切的合作。尽管关向应在党内的职务始终高于贺龙,但他同样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在红二军团重组之际,贺龙担任了军团长,而关向应的职务略微调整,成为副政委,政委由任弼时担任。随后,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在甘孜会师,组成了二方面军。此时,贺龙成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关向应则为副政委。当红军的三方面军会师后,1936年12月,任弼时调任,关向应继任二方面军的政委。这是他第二次为贺龙担任政委,可见,关向应与贺龙的合作一直非常紧密,除了任弼时,几乎没有其他人能够与贺龙长期搭档。 随着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贺龙担任了120师师长,关向应则担任了政委。此时,八路军的三个师只有6个领导人,关向应的表现也使得他具备了足够的资格成为开国元帅。 1938年,组织决定让贺龙挺进冀中,成立了冀中区总指挥机构。贺龙担任总指挥,关向应担任政委,这是他们第四次的合作。两人共同努力,成功开辟了晋西北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随着晋西北根据地的壮大,成立了晋西北军区,贺龙担任司令员,关向应担任政委。此时,关向应的下属包括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周士第和甘泗淇。到1942年,贺龙担任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司令,关向应已经在延安休养,但依然为贺龙担任政委。两人合作已达到15年之久。 然而,关向应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因长期劳累,导致他咳血不止,最终不得不暂时离开一线岗位,专心养病。尽管如此,关向应依然坚持研究文件,直到亲眼见证了抗战胜利的到来。可惜的是,抗战胜利仅仅几个月后,1946年7月21日,关向应因病去世,年仅44岁。若非健康问题,关向应的成就绝对不逊色于贺龙。虽然关向应具备了元帅的条件,但作为一名政工干部,他的发展轨迹可能与任弼时或邓小平相似。毕竟,在二方面军中,贺龙已是元帅代表,而政工系统也有罗荣桓作为标杆。因此,即便他活到开国元帅的时期,关向应也未必能够得到这一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