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熙元年十一月,司马衷(晋惠帝)突然去世,享年48岁。有人说他是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的。三天后,西晋迎来了新的皇帝——晋怀帝司马炽。虽然晋武帝司马炎有二十六个儿子,而司马炽仅排第二十五,他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才能,为什么会成为继位的皇帝呢? 一、身世与储君之位 司马炽出生于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母亲是来自琅邪王氏的王媛姬。王媛姬初入宫时并未得到高位,只是封为中才人,但最终她的儿子却成为了西晋的皇帝。不过,王媛姬没有活到这一刻。司马炽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最小儿子(第二十六子在出生不久就夭折),年仅7岁时,他便被封为豫章王(即公元290年)。同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 在晋惠帝的治下,西晋朝廷陷入了权力斗争,激烈的争权夺利导致了著名的八王之乱。在这场权力游戏中,司马炽虽然年幼,却始终保持低调,不参与任何权力斗争。他生活简朴,沉迷于史籍,严守门规,不与外界交往,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虽然他并没有参与权谋斗争,但皇太弟的宝座最终落到了他头上。公元304年12月,晋惠帝下旨,将司马炽封为皇太弟,正式确定了他的继位身份。
二、登基与治国 司马炽成为皇太弟的原因,与当时西晋内外的复杂局势密切相关。当时,西晋正处于八王之乱的混乱局面。原先的皇太弟是成都王司马颖(晋武帝的第十六子),但他在与河间王司马颙的斗争中失利,被迫退位。司马颙虽然暂时控制了朝政,但由于与晋武帝的血缘关系较远,因此只能充当权臣。他最终推举了司马炽这一缺乏权力背景的年轻人,任命他为皇太弟。 随着晋惠帝的去世,他的皇后羊献容觉得自己与司马炽是嫂叔关系,不宜做太后。因此,她催促清河王司马覃(司马炎之孙,司马炽的亲戚)赶紧入宫即位。司马覃当时已经到达尚书阁,却在途中被突然召入宫中,最后在群臣的支持下,司马炽成功继位,成为了西晋的第三任皇帝。 三、帝位上的危机 司马炽登基后,朝中权力中心发生了变化,东海王司马越成为了新的权臣。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西晋的统治岌岌可危。司马炽虽然登基,但他面临的局势极为复杂。内有宗室争权,外有匈奴等民族的威胁。作为年轻的皇帝,司马炽也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他开始亲政,关心政务,试图解决朝政上的乱象,但这一举动引发了司马越的强烈不满,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 公元311年1月,晋怀帝秘密下令,计划联合苟晞讨伐司马越,但此时司马越却突然去世,他的军队也被石勒打败,西晋的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不久后,刘聪的军队攻破了洛阳,西晋朝廷彻底陷入了灭顶之灾。司马炽在撤退途中被俘,被迫在长安外地受到了刘聪的屈辱性对待。刘聪最初封他为仪同三司、会稽郡公,但很快发生了变化。在一次宴会上,刘聪命司马炽担任斟酒的仆人,这一幕让西晋的老臣们感到极度伤感。然而,刘聪对此感到不悦,最终在公元313年2月,命人用毒酒将司马炽毒死。自此,西晋的统治彻底崩溃。 这个时期的西晋,已沦为权臣割据,朝局腐败,内忧外患交织,难以自拔。晋怀帝司马炽,虽有一番雄心壮志,却在激烈的权力斗争和外部侵略中无力回天,最终凄惨死于权臣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