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在关注和指导下,许多曾受冤枉的老同志得以平反,其中就包括杨尚昆同志。
杨尚昆的妻子李伯钊早已回到北京,而杨尚昆也很快被接回北京,进入医院接受身体检查。
恢复名誉后,胡耀邦为了征求杨尚昆对工作安排的意见,亲自上门与他交谈。杨尚昆听后,态度爽朗地表示:“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很快,杨尚昆便被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和广东省副省长。此时,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和广东省省长分别是习仲勋同志。
接到新的工作安排后,杨尚昆非常激动,准备迅速启程前往广东。然而,邓小平却拦住了他,说:“不要急着走,先把中央的工作安排好,重新组建好班子再走。”于是,杨尚昆暂时留在北京,协助整顿中央办公厅,清除了一些不合适的人员。任务完成后,杨尚昆于1978年底告别邓小平,启程前往广东。
在广东任职期间,杨尚昆与习仲勋紧密合作,推动广东改革开放,帮助广东成为改革的先锋。他们致力于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努力为广东创造一个和谐的政治和社会环境。1979年4月,习仲勋代表广东省委向党中央提出了“特殊政策,让广东先走一步”的请求,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邓小平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单独进行管理,吸引外资,设立特区。中央提供政策,你们自己去做,杀出一条血路。”
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杨尚昆迅速行动,推动广东开始了经济特区的探索。他主持召开了广州市委常委会,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广东改革发展的方向:以轻工业为主,协调发展原材料、支农工业,打造科学文化和对外贸易发达的现代化城市。
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杨尚昆面临了不少困难,但凭借他的智慧和经验,成功化解了问题,赢得了中央的认可。1981年,杨尚昆回到北京,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继续关注广东的改革,特别是经济特区的发展。他多次前往广东视察,并向党中央提供了有关经济特区建设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为后续政策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广东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逐渐显现,中共中央决定扩大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开放范围。杨尚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亲赴一线考察并出席了多个经济特区的庆祝大会,为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除了经济领域,杨尚昆回到军队后,也积极推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曾叮嘱杨尚昆,要加强调查研究,理顺军队建设的问题,提出五年内如何建设好这支军队的规划。杨尚昆对此高度重视,与其他军委常委一起,深入研究军队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并强调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加强战斗力的标准。杨尚昆还主持了军事整编工作,完成了邓小平下达的裁军100万的重大任务。
1992年,响应邓小平关于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号召,杨尚昆先后从国家领导岗位上退休。尽管如此,他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他始终站在邓小平身边。
1992年,邓小平决定南巡时,84岁的杨尚昆也陪同出行。在他们的关系中,邓小平和杨尚昆不仅在工作上深得默契,私下也有着深厚的友谊。1992年1月22日,邓小平和杨尚昆带领各自的家人前往深圳仙湖植物园,二人在欣赏植物之余,还一起种下了树,享受了轻松的时光。
然而,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去世,享年93岁。杨尚昆得知噩耗后,立即启程赶回北京。他亲自参加了邓小平的追悼会,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坚定地站立,送别这位他亲爱的朋友和领导。尽管有很多人因悲伤泪流满面,杨尚昆依然保持冷静,穿着西装如军人般庄重地站着。
在回家后,杨尚昆向家人表达了对邓小平的深切怀念:“我们要像怀念毛主席一样,永远怀念邓小平。”
1998年9月14日,杨尚昆逝世,享年88岁。在他的追悼会上,邓小平的妻子卓琳特意前来向他告别,她默默坐了很久,未曾离去。
杨尚昆的一生,与邓小平密切相连,彼此间的深厚情谊和默契配合,成就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