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王朝,吸纳了很多来自少数民族的将领。尽管其中有像安禄山、史思明这样的叛徒,但更多的则是忠诚于唐朝的英勇将领。其中有一位出身西域王族的将领,他勇猛无敌,忠诚耿耿,在唐朝军队中屡建战功,还参与了平定安史之乱。他被誉为“三军之杰”,那么这位名将究竟是谁呢?
一、参与平叛
这位将领名叫白孝德,出生于龟兹国王族,是安西镇的少数民族。他自小便受当地尚武风气的影响,勤练武艺,成年后勇武过人,尤其擅长骑射和使用两支短矛。年轻时,白孝德在安西都护府任职,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各地纷纷征兵参与平叛。安西大都护府的长史李栖筠得知消息后,立即选派精锐部队驰援,其中便有白孝德。白孝德最初加入了郭子仪的麾下,参与了收复长安和洛阳的战斗,凭借出色的表现晋升为裨将。后来,他又随李光弼出征。
公元759年,李光弼与叛军史思明在河阳展开激战。史思明派出悍将刘龙仙率领五千铁骑挑战唐军,李光弼决定派遣白孝德出城应战。当李光弼问白孝德需要多少人时,白孝德自信满满地回答:“一个人就够了。”
二、节制一方
李光弼对白孝德的勇气表示敬佩,问他是否需要其他帮助,白孝德说道:“愿选五十骑为后继,同时请大军助鼓噪以增强气势。”李光弼答应了他的请求,并鼓励他出征。
白孝德孤身骑马,手持两支短矛,迅速冲出阵地,凭借高超的骑射技艺,成功击败刘龙仙,当场将其斩杀并带回营中。此举令在场的所有人震惊,尤其是叛军,纷纷慌乱。正因为白孝德的出色表现,他获得了更高的声誉。
此时,镇西、北庭行营的节度使荔非元礼因贪婪暴虐,引发了兵变,最终被将士们杀死,并推举白孝德为新任节度使。朝廷得知后,正式承认了这一任命。两年后,白孝德被晋升为鄜坊、邠宁节度使,并接受太尉郭子仪的领导。
三、三军之杰
公元765年,吐蕃与回纥联军对唐朝发起进攻,并围困泾阳城。郭子仪亲自出马,成功劝退了回纥军,而吐蕃军队也因得知回纥撤军而连夜撤退。郭子仪派浑瑊带领五千兵力追击吐蕃军,同时白孝德率军配合作战。在赤沙烽举行的激烈战斗中,唐军大获全胜,斩获颇丰。
尽管白孝德是胡人,但他为人正直,对下属关怀备至,而且勤奋好学。每当有空闲时间,他便阅读历史书籍,短时间内便精通了历朝的典籍。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将领,还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军事家。
后来,白孝德历任检校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并被授予昌化郡王的爵位。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任命他为太子少傅。次年,白孝德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后人对他的评价极高,称他为“壮勇立功,三军之杰”。
通过他的一生,可以看出白孝德不仅是唐朝的忠诚将领,也是一个胸怀宽广、勤勉学习的典范。他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的表现,以及后期的军事成就,都为唐朝的安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
1.《旧唐书》
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