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成功夺取汉中后,马超、许靖、诸葛亮、关羽等大臣联合上书,请求汉献帝册封刘备为“汉中王”。
在晋升为汉中王之后,刘备开始封赏自己的文武大臣,许靖被封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担任军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则被封为“五虎上将”,魏延被任命为汉中太守。文官中,许靖官职最高,但诸葛亮则因负责军国大事,实际权力最大;武将中,关羽作为五虎上将的首席,权力最重。
大多数大臣对于刘备的封赏没有异议,然而,镇守荆州的关羽得知自己与老将黄忠并列时,心里并不愉快。他曾表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坚决不愿接受上将军印。最终,在费诗的劝说下,关羽才为了蜀汉的未来,勉强接受了这个职位。在关羽看来,黄忠年纪已大,实力不如自己,根本不配与他并列。
五虎上将中,张飞与关羽是结拜兄弟,两人不仅感情深厚,且武功出众,功勋卓著,自然名列五虎上将;赵云更是忠诚无畏,武艺高强,早年便随刘备征战四方,长坂坡救主、夺取桂阳、征服益州等事迹赫赫有名。关羽对赵云也有深厚的情谊,因此赵云理应位列五虎之列。
马超虽然是后期才投降刘备的,但他是凉州马家的后裔,身份显赫,且自己武艺出众。在潼关之战中,他使曹操狼狈逃跑,声名远扬。因此,马超当选为五虎上将,也完全是名至实归。
黄忠曾是刘表麾下的勇将,后来投降曹操,又在赤壁之战后归刘备麾下。在刘备攻占荆州后,黄忠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了曹魏的名将夏侯渊,为刘备的汉中之战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刘备晋升为汉中王后,决定重赏黄忠,并任命其为芜湖上将。
然而,由于黄忠年纪偏大,关羽不愿与他并列五虎上将,心中不满,认为黄忠已经不适合这个位置。那么,谁能取代黄忠,成为五虎上将呢?
魏延无疑是一个选择。魏延在刘备手下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在汉中之战中,他表现出色,后来被任命为汉中太守,负责守卫重要的战略要地。但在关羽看来,魏延的知名度和战功还不及黄忠。魏延虽然在蜀汉逐渐崭露头角,但相比关羽、张飞等人,他的地位依然差距不小。关羽或许根本没考虑过魏延能替代黄忠的位置。
除了魏延,刘备手下还有一位实力不容忽视的猛将——李严。李严曾是刘表麾下的将领,后归顺刘焉(刘璋的父亲),并在刘备夺取益州后任职。李严的武功虽稍逊黄忠,但比黄忠年轻,且在蜀汉的地位比黄忠高。李严的能力也得到了刘备的重视,成为蜀汉重要的托孤大臣。
李严的武功与黄忠相当,甚至高于黄忠,但他在蜀汉的地位要比黄忠更高,因此,在关羽心中,李严可能更具资格成为五虎上将,取代黄忠的位置。
此外,蜀汉还有一些较年轻的将领,如霍峻、刘封、关平、关兴和张苞。霍峻虽然在刘备夺取益州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不久后因病去世,未能享受刘备的封赏。刘封是刘备的儿子,关平、关兴是关羽的儿子,张苞是张飞的儿子,虽然这些年轻将领各有能力,但与父辈们相比,差距明显,因此他们不适合与关羽并列。
从这一系列考虑来看,关羽若认为有合适的替代人选,那人很可能是李严。但也有可能,关羽认为即便是李严,也难以取代黄忠的地位。最终,关羽在五虎上将中,依旧认为自己与马超、张飞、赵云的并列才最为合适。
这样,关羽的内心权衡、蜀汉的封赏制度以及各将的实力,反映出了那个时代复杂的军权与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