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岱活到九十岁,而士燮活到九十六岁,两位寿星的长寿与他们的权谋生涯密切相关,尤其是吕岱对交州的掌控,几乎贯穿了整个东吴的历史。
吕岱是广陵郡海陵县人,地处长江入海口北岸。起初,他在家乡担任地方官,但因广陵发生战乱,吕岱跨江来到江东。200年,孙权掌握大权时,吕岱已年近四十,便主动前往投奔,获得吴县县丞的职务。孙权亲自视察县里的仓库和刑狱,吕岱的出色表现和应对得当,使他被留在孙权身边,逐步晋升,后来担任会稽郡余姚县长。
年约五十,吕岱开始带领一千名精兵,参与了平乱战争,逐步从中崭露头角。到215年,他已晋升为庐陵太守、昭信中郎将。220年,六十岁的吕岱被孙权派往交州,接任步骘担任交州刺史。此时,交州的“土皇帝”士燮已经年迈,虽然名义上归属东吴,但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吕岱上任后,借助自己擅长平乱的能力,逐步扩大了在交州的影响力。
吕岱的治交州之初,面临不少挑战。合浦郡的吴军曾多次与吴巨残部的钱博交战,长年征讨后,吕岱巧妙地任命钱博为高凉西部都尉,从而稳住了高凉郡的控制,确保了地方局势稳定。后来,他又平定了郁林郡的叛乱,再度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在一次平乱中,吕岱获得了极大的胜利,成功平定了王金等人的起义,取得了万人大捷,进一步增强了孙权对他的信任和支持,并将他升为安南将军、假节,封为都乡侯。
尽管吕岱在交州的势力逐渐增强,但士燮的影响依然强大。他年老时,仍然享有极高的声望,百姓对他颇为敬仰。而士燮的治下也让交州百姓安居乐业,士燮的威仪和影响力在整个东吴都是不容小觑的。每年他都会向孙权献上大量的珍奇异物,甚至为东吴的骑兵提供广西马。
然而,226年,士燮去世,交州的控制权逐渐向吕岱倾斜。孙权趁机任命士燮之子士徽去担任交趾太守,并开始实施交州和广州的分治方案。吕岱迅速提出将交州的一部分划归广州,并自荐担任广州刺史,以进一步削弱士家在交州的权力。
士徽顽固不愿接受变动,自封为交趾太守,引发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吕岱亲自带兵征讨士徽,将其及其家族成员一一斩首,并迅速平息了交趾的叛乱。此举标志着士家彻底失去了对交州的控制,吕岱的功绩被东吴皇帝孙权高度认可。
吕岱在交州的治理,不仅稳定了东吴的后方,还成功地向东南亚各国展示了吴国的国威。通过外交努力,扶南、林邑等地区开始向东吴进贡,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吕岱也因此被加封为镇南将军。
直到231年,七十一岁的吕岱因年事已高,被调往荆州前线,交州的治理交给了他的新任继任者。在他离任时,交州已是一个安定繁荣的地区,成为东吴的坚强后盾。
然而,东吴对海南岛的征服却未能如愿。虽然在239年设立了珠崖郡并进军海南岛,但因水土不服,吴军最终撤退。至东吴灭亡,海南岛仍未被完全控制。
吕岱的长寿和远见卓识令人钦佩,他用一生的努力确保了东吴在交州的成功统治。士家在他眼前逐渐衰落,而吕岱则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真正的成功,往往是来自于老当益壮的坚持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