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取消帝制的事件发生在1916年的今天,而他去世则是在两个月后的6月6日。袁世凯取消帝制,蔡锷发挥了关键作用,但蔡锷并未能够完全消除北洋集团的势力。直到袁世凯去世,蔡锷的部队也未能攻占四川,还与当时统治四川的陈宦进行多次谈判。更重要的是,所谓的“二陈汤”三位人物虽然与袁世凯的死有关系,但他们手下兵力并不强大。真正迫使袁世凯退位的,还是他自己部队内部的动荡。
袁世凯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称帝,正是因为他手中掌握了庞大的北洋军。当时,袁世凯控制的兵力达到36万,其中直属兵力有十四师和15个混成旅。蔡锷进军四川时,袁世凯立刻调动了曹锟的第三师、张敬尧的第七师、李长泰的第八师、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等多个部队,迅速调动了超过六万兵力,其中还包括马继增的第六师、范国璋的第二十师、唐天喜的第七混成旅等,分别进入四川和湖南。 这些部队中,第三师并不是最强的主力。第三师兵力被分为两部分,4700人驻守湖南岳阳,剩余部队驻扎在南苑。第三师的四川部队并没有第七师和第八师兵力强大,后者都派出了接近9000人的部队。由于张敬尧兵力雄厚,袁世凯授予他第二路军总指挥的职位,他在争夺四川的过程中也表现出极大的野心。1916年3月21日,张敬尧的9000多人部队被护国军的朱德成功侧击,损失惨重,兵力锐减至4000多人。张敬尧急忙请求第八师的王汝勤部队支援,才得以避免被俘。张敬尧的惨败震惊了北洋军其他部队,尤其是第三师、第八师和第二十师,这些部队都没有出手,显示出北洋军内部的分裂。在这种局面下,张敬尧在私下里对蔡锷表示“以和为贵”。与此同时,冯玉祥的第十六旅长也与护国军展开私下接触,表示在袁世凯下台后支持冯国璋当总统。 袁世凯派到四川的第六师经历了一系列波折,最终也成为了袁世凯反对势力的一部分。护国战争爆发后,袁世凯本打算调冯国璋南下,以便夺取江苏的兵权,但冯国璋却坚决不动身。这一拖延导致了第六师一系列的事故,首先是师长马继增突然自杀,接着更换了几任师长,最后由冯国璋的亲信齐燮元接管。这支部队后来仍然忠于冯国璋,成为他留守南京的重要力量。 冯国璋的影响力也体现在他控制的其他部队上。冯国璋手下的部队包括第二师、禁卫军、武卫前军等,总兵力相当庞大。冯国璋手下的部队多为北洋军中的骨干,实际控制了多个师。冯国璋的部队在北洋军内部的反叛力量中占据重要位置,和袁世凯的对立使得北洋军的内部纷争愈加严重。 此外,还有一些部队的忠诚度也受到了影响。比如山东的第五师,在老长官靳云鹏的指挥下,参与了与山东民军的对抗,也成为了袁世凯反对势力的一部分。北洋军中的第四师师长杨善德曾是冯国璋的旧部,他的部队被认为属于皖系,与袁世凯的忠诚度相对较低。北洋军中其他一些部队,如第九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等,尽管表面上忠于袁世凯,但其实背后都有各自的势力支持,无法完全依赖。 在袁世凯取消帝制之前,北洋军的力量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阵营。除了直接效忠袁世凯的部队外,还有许多部队由于冯国璋、段祺瑞等人的影响,站到了反对袁世凯的一方。袁世凯在这一系列军阀的压力下,不得不最终取消了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