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姐与黄仲文:在战火中的坚守与牺牲
在抗联的历史中,白大姐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名字。她是一位英勇的女交通员,黄仲文少校曾亲眼见过她,并称她为“大姐”。她高挑的身材,长脸和尖下巴,配上一双大眼睛和两支短枪,让人印象深刻。尽管黄仲文与她仅仅相处了几天,但这段经历深深刻在他的心中。
初次相遇
1938年冬天,黄仲文在抗联的一个旅担任交通员。有一天,寒风刺骨,天降大雪,黄仲文受命前往密林寻找总指挥部。然而,在途中,他遭遇了鬼子的巡逻队,被射伤了右腿。黄仲文拼命逃入树林,整整一夜,他在雪地中躲避敌人。
第二天,他的靰鞡破损,身体疲惫不堪,无法继续行走。就在他快要昏倒时,远远看到了一个人影。他奋力开了两枪求救,随后失去了知觉。
当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一个温暖的地方,身旁是白大姐。她是总部的秘书,黄仲文认得她。白大姐背着他进入一个安全的房子,并在途中遇到黑熊时毫不犹豫地开枪将其打死,为两人提供了熊肉生火取暖。
在雪地中的日子
白大姐不仅是一个能干的战士,还是一个温暖的人。她帮助黄仲文包扎伤口,还为他擦洗身体。黄仲文这时才知道,总部已经化整为零,白大姐和几位同事正在藏匿在这片密林中。五天前,她的同伴丁参谋和金司务长曾外出,而她留下来照顾伤员。可惜,伤员已在前一晚牺牲。
尽管身处困境,白大姐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她为黄仲文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则讲的是熊和老虎打架的故事。老虎打累了就去找食物,而熊不吃不喝,只是在一旁生闷气。最终,熊因体力不支被老虎捕获。这是一个极具哲理的故事,也反映了白大姐乐观、坚韧的个性。
白大姐的背景
通过这些交谈,黄仲文得知,白大姐其实是已经牺牲的支队政委的女儿。她的故事让黄仲文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离开密林
三天后,雪终于停了。白大姐为黄仲文用自己的毛巾和一块衣布做了一只草鞋,歌声中透露出坚强的意志。她带着黄仲文出发,尽管黄仲文仍然伤势未愈,白大姐也因长时间行走而双腿肿胀。
他们跋涉了整整一天,终于在天黑时抵达了黑瞎子沟的一个村庄,村东头是抗属周大娘家。大娘告诉他们,丁参谋曾来过,但现在只有他一人去了孙家屯。白大姐疑惑地问:“老金上哪去了?”她显然已经察觉到了些许异常。
丁参谋的背叛
第二天,黄仲文因疲惫不堪,昏昏欲睡。醒来时,白大姐不在,周大娘说她去了孙家屯。黄仲文心里不安,焦急等待白大姐的归来。终于,半夜,白大姐回来了,脸色沉重,告诉他丁参谋可能背叛了他们。她透露,丁参谋两天前带着便衣到孙家屯打探消息,而在密营时,他曾提出丢下伤员不管,这让白大姐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
她还从包裹中拿出一封信,信封上标明是党中央送来的重要文件。白大姐强调,这封信比生命更为重要。黄仲文明白,这份文件的意义,决定与白大姐一起去找总指挥。
逃亡与决战
他们决定尽快离开,但白大姐深知危险迫在眉睫。大娘反复劝他们等到天亮再走,但白大姐和黄仲文都急于离开,决定趁夜行动。
就在白大姐擦拭手枪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狗叫声,声音越来越近。门外传来敲门声,白大姐立刻将黄仲文藏进了炕洞,自己去开门。她低声告诉黄仲文:“是丁参谋,我去开门,你藏起来。”
丁参谋问起文件,白大姐毫不犹豫地回答:“烧了,我把它烧了。”她的声音坚定如铁。
院子里传来大娘的呼喊声,随之而来的是枪声。丁参谋的声音变得威胁:“你被包围了,交出文件,放了你一条生路。”白大姐的怒骂声回荡在院子里,随即两声枪响。
黄仲文心急如焚,准备冲出去,却被白大姐用力压下,重新盖住了洞口。她在最后一刻喊道:“不怕死的来吧,我一个人也要杀了你们这些汉奸走狗!”她的声音逐渐远去,枪声也随之消失。
黄仲文抱紧那封信,泪水不自觉地流下。白大姐最终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她打了很久,直到在一个角落里壮烈牺牲。
永远的记忆
多年后,黄仲文依然记得那晚发生的一切。他曾试图将白大姐的模样画出来,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勾画出她的形象。白大姐的样子深深刻在他的心中——她戴着黑皮帽,皮带上插着两支手枪,眼睛大而明亮,目光中透出坚定与勇气。
白大姐不仅是抗联的英雄,更是一个为信仰与同胞付出生命的战士。她的勇敢与牺牲,永远铭刻在黄仲文的心中,也成为了那个时代英雄们无畏斗争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