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称帝,建立了“新”朝。为了消除汉家宗室的威胁,他派兵追捕刘秀等人,试图铲除他们。在河北邢台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王莽追杀刘秀的故事。
有一天晚上,刘秀在逃亡途中被王莽的追兵逼得无法前行。当他经过今天的河北柏乡十五里铺村时,天突然降下大雾,夜色变得更为浓重,四周一片迷茫,连方向都分不清了。刘秀焦虑万分,不知该往哪条路走。
正当他困惑不已时,突然听见前方传来一阵模糊的声音。心生一线希望的刘秀,急忙驱马向前,盯着前方看,渐渐看见两个人影在雾中若隐若现。他连忙高声问道:“请问前面的两位,去柏乡该怎么走?”然而,他连问了好几遍,也没有得到回答。
这让刘秀的心头愈加烦躁,他不由得怒火中烧,猛地一拍马鞭,策马向前,拔出宝剑,怒斥道:“你们怎么这么不讲理?难道你们是石人不成,竟然不回答本王的问话?”
话音刚落,他的宝剑已经挥下,只听“当啷”一声,火光四射,剑锋直接将眼前的“人影”斩为两截,倒地发出沉重的响声。刘秀被这突如其来的震动吓了一跳,差点将剑脱手。他赶紧下马点燃火把,仔细查看地面,才发现倒在地上的竟然是一块石人像,正被斩断。
奇怪的是,石人的肚子上赫然写着一行字:“前行十五里见柏乡。”
刘秀看到这行字,顿时恍然大悟,心中暗想:“难道是神仙显灵,指引我前行?”他仰天长叹,心中充满感慨。随行的士兵们也纷纷称赞,认为这是天意,连老天都在帮助刘秀,预示着汉室的复兴指日可待。
刘秀感慨万千,随口吟出了这首诗:“避祸南归过柏乡,夜遇浓雾辨路难。叱声求问相逢者,噤言无语似痴汉。怒而剑斩不语人,原是石翁灵应显。”
这段故事,便是流传千年的刘秀斩石人问柏乡的传说。
在北魏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曾提到过“千秋亭有石坛,坛上有圭头碑,碑文写着‘常山相狄道冯龙所造’,坛庙东侧有两块石翁仲”。这些石翁仲就是后人所称的“石人”。
到了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也曾提到柏乡的这段故事。他在诗中写道:
“云台列像拱真人,野老犹夸建武春。
不用剑锋能刜石,冰河一瞥已通神。”
因为这段石人指路的故事,后人特意在路旁立了一块《灵应碑记》的石碑,纪念这件奇事。清代时,乾隆皇帝南巡经过此地,也留下了“汉帝斩石人处”的碑文,以示纪念。
到了明清时期,柏乡的这尊石人被当地人视作神灵,常常供奉祈求消灾降福。它被称为“灵应石”,至今仍保存在北郝村的汉牡丹园神花苑中。
此外,清代嘉庆年间,还立了一块石碑,记载着“帝庙(即光武庙)由来已久,斩断石人之事乃古今罕见。若有疾者,祈求必能康复,若有旱情,求之则风调雨顺……”这些传说至今依然吸引着人们的参拜。
如今,游客们来到柏乡的汉牡丹园神花苑,仍然可以看到那块被斩为两截的“灵应石人”,这一段传奇故事依旧在人们口中流传,成为了千年不变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