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庞统去世后,刘备立即调遣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领,迅速前往支援。张飞在入川之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向披靡,一路突破,连下蜀中数十座城池,还成功收服了川中老将严颜。若单从这段表现来看,张飞似乎比赵云更加出色。
然而,在刘备占领成都后,张飞的运气并不如预期,接连遭遇败仗。尤其在汉中之战中,张飞更是输给了曹魏的年轻将领曹洪和曹休,这也让人倍感意外。
《三国志》明确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刘备派遣吴兰、雷铜等将领前往武都,但都被曹魏的军队击败。那时,刘备为了迅速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决定派马超和张飞一起攻打武都,之后计划收复阴平。然而,虽然张飞与马超联手,他们的战绩却相当尴尬,竟然败给了曹魏的年轻将领。这场失利,让人觉得张飞的表现显得有些令人失望。
当时的局面,马超在加入刘备阵营后并未获得实权,这或许是他未能全力以赴的原因,但张飞却是刘备的义兄,为何他也会失手呢?尤其是刘备在打下汉中之后,居然将汉中太守的位置给了魏延,而不是张飞,这一举动更是让人疑惑。
为什么刘备选择魏延,而不是张飞?特别是张飞在帮助刘备占领成都后,似乎一直未能取得更大的信任。这个决定无疑是打了张飞的脸。事实上,刘备的选择背后,有着深刻的考虑。
首先,阆中作为一个相对较为安稳的地方,位于川蜀北部,地理位置优越,周围有山脉保护,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地方。相比于战略重要性更高的汉中,阆中显得更为平和,适合张飞在此“安度晚年”。虽然刘备赋予了张飞兵权,但并没有让他去承担更具挑战性的汉中防线,这显然是一种更为温和的安排。
而且,张飞的个人能力并不亚于魏延,甚至在许多人看来,张飞是比魏延更合适的人选。那么,为什么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魏延呢?
有一种说法是,刘备心有余悸,毕竟张飞曾经因为脾气失控而导致徐州丢失。张飞当年打击下属过于严苛,甚至因为一次对曹豹的毒打导致了徐州的丢失。尽管刘备私下多次警告他要注意与下属的关系,但张飞似乎从未真正听进去。最终,张飞在与刘备合兵江州时被下属所杀,证明了刘备的担忧并非多余。如果张飞以这样的性格负责汉中防务,可能会给敌人留下可乘之机。
其次,张飞的妻子是夏侯渊的侄女,这一关系也是刘备考虑的重要因素。夏侯渊是曹魏的重要将领,而张飞与夏侯渊的关系,显然让刘备有些顾虑。张飞娶夏侯渊的侄女为妻,按辈分,张飞还得叫曹操一声“叔叔”。这使得刘备不得不小心处理与曹魏的关系,尤其是在夏侯渊战死之后,刘备甚至因照顾张飞的面子,对黄忠的表现进行冷嘲热讽,以免伤及张飞的感情。
最后,刘备不让张飞镇守汉中,还因为夏侯氏的亲戚关系。历史上常有“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夏侯氏如果在曹魏失势,很可能会寻求张飞的庇护,或者张飞家族的人如果受到威胁,也可能借此与曹魏建立联系。刘备不希望这个复杂的亲戚关系影响到蜀汉的政权稳定。
因此,刘备最终将汉中的防务交给了魏延,这既是对张飞性格的考虑,也是为了避免潜在的政治风险。通过这一安排,刘备希望能够让魏延得到锻炼,同时也避免了张飞与夏侯家族的复杂关系带来的不必要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