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许多辉煌的时期,例如唐朝的贞观之治,那时候国家的实力达到了顶峰。然而,唐朝的衰落之后,后来的几个朝代无论如何治理,始终无法恢复唐朝当年的辉煌。
与这些盛世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朝的末期。那时,清朝的国力已经非常虚弱,无法支撑整个帝国的运转。朝廷官员普遍只想着安于现状,领着薪水,过着敷衍的日子,而民众除了忍受、与清朝共存亡外,也别无他法。清朝的军力逐渐衰退,面对外来侵略时完全无力反抗。于是,清政府签署了一份又一份耻辱的条约,外敌猖狂,丧失了大量领土。
尽管如此,清政府并非全然无能。当时的中国疆域中,有两块土地——新疆和外东北,曾经分别落入俄罗斯的控制。为了捍卫这些重要领土,清朝决心拼尽全力,夺回新疆。那么,为什么清朝会拼死保住新疆,却轻易放弃外东北呢?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国家要想保持稳定,除了要镇压内部的动乱,还需要防备外部的威胁。历代皇帝都会加强边疆防卫,防止敌人从这些遥远地区入侵。边疆,往往是王朝的“突破口”,一旦失守,外敌就能趁虚而入,给国家带来巨大危机。为此,许多朝代都设立了藩王,分封边远地区,以确保一方安定。
新疆正是这样一个战略要地。自汉朝开始,历代皇帝都明白新疆的重要性,在这个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后来的各个朝代也延续了这一安排。而左宗棠则特别强调新疆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新疆与蒙古接壤,一旦丢失,新疆附近的蒙古地区很可能会被敌人占领。更糟的是,蒙古当时部落四分五裂,势力纷争,如果外敌占领蒙古并利用其地理优势,那将对清朝造成极大威胁。
回顾中国的历史,我们曾在成吉思汗时期拥有过最大版图,甚至一度扩展到欧洲腹地,但随着欧洲势力崛起和中国国力的衰退,这一局面逐渐被逆转。清朝末期,尽管国内局势困难重重,但清政府依然必须保住疆域,尤其是新疆这块最后的沃土。如果新疆失去,整个中国的边防就会彻底崩溃,国家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威胁。
那个时期,许多战略要地已被列强占据,剩下的新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防止中国失去这块土地,清朝不得不拼尽全力,收复新疆。若新疆被俄罗斯占领,清朝将无法有效维护其边疆防线,整个帝国的安全将岌岌可危。
正因如此,左宗棠向慈禧太后强烈建议,必须尽快收复新疆。慈禧也意识到收复新疆的重要性,最终决定派遣左宗棠领军,和俄罗斯展开激烈的争夺。这不仅是为了保卫领土,也是为了给那些有野心的列强一个警告——虽然中国国力衰弱,但并非任人拿捏。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受到了重创,又加上太平天国起义,国家耗费大量精力才得以平定。此时俄罗斯趁机发动一系列侵略,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当俄罗斯把目光投向新疆时,清朝政府意识到,俄罗斯的野心并不止于此,可能是一步步吞并整个中国。虽然清朝已经不再强盛,但依然决定拼尽全力保卫疆土,特别是不能让外敌在自己的领土上为所欲为。
因此,慈禧决定派遣左宗棠,尽全力抵抗俄罗斯的侵略。清朝当时的军力确实无法大规模打败俄罗斯,但至少可以让俄罗斯付出代价,消耗他们的力量,争取一些时间来恢复实力,延缓被吞并的命运。
而相比之下,外东北的收复问题就显得次要了。虽然外东北同样是重要的领土,但由于新疆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清政府投入了几乎所有的军事力量来收复新疆,最终无力再兼顾外东北的收复问题。经过权衡利弊,清朝最终选择了全力保住新疆,毕竟,失去新疆的后果将更加严重。
综上所述,清朝之所以拼死保住新疆,而放弃外东北,正是因为新疆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如果丢失新疆,整个中国的安全将无法保证,因此,收复新疆成了当时清朝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