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凭借其强大的成品石油出口在全球能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几乎可以凭一己之力影响国际油价。可是到了2025年10月,连这个石油大国也面临了严峻的燃油短缺问题,情况让人难以想象。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25年8月,乌克兰启动了一项针对俄罗斯炼油厂的无人机打击计划。乌克兰使用低成本的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多个重要炼油厂,到9月底时,俄罗斯38座主要炼油厂中已有21座受到攻击。
这场打击的影响超出了外界的预期。9月,俄罗斯第二大炼油厂——基涅夫炼油厂,以及五大炼油厂之一的梁赞炼油厂等4座大型炼油厂被迫停产。而到了10月初,另一批年产量超过1700万吨的炼油厂再次遭遇攻击,整个俄罗斯的炼油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无人机的攻击目标很明确,就是炼油厂的核心设备——蒸馏塔。蒸馏塔一旦损毁,整个炼油厂将陷入停产困境。最初,俄罗斯政府将燃油短缺归因于“经济活跃导致需求激增”,试图将这一问题包装成“经济向好”的副作用。然而,当炼油产能急剧下降,日均损失成品油的加工能力达到33.8万吨时,这种解释再也无法站住脚。
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俄罗斯最终不得不承认问题的严重性,并启动紧急预案,甚至讨论从其他国家进口汽油。这一转变表明,原本企图掩盖的危机已无法再用宣传来遮掩。
除了无人机的破坏,西方国家的制裁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的困境。修复受损的蒸馏塔成为了巨大的难题。在过去,修复这样的设备是大工程,但如今,西方制裁封锁了修复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和技术,使得修复工作几乎不可能。即便想修复,也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由于零配件短缺,俄罗斯只能采取“拆东补西”的策略,把小型炼油厂的设备转移到关键的大型炼油厂,以维持其运转。这种方式虽然能暂时解决问题,但无法长久维持,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炼油网络的失衡。
更为麻烦的是,乌克兰的无人机攻击并不是一次性的,反而可能会继续持续。乌克兰已经明确表示,计划扩大无人机的生产,继续打击俄罗斯的能源设施。通过不断低成本的攻击,乌克兰可以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和战争能力,这将使得俄罗斯陷入一个无休止的“打了修,修了再打”的恶性循环。
随着情况的恶化,俄罗斯的燃油短缺已经蔓延至全国20多个地区,油价较年初上涨了45%。而随着冬季临近,民众对取暖用燃料的需求急剧增加,燃料紧张只会加剧社会的焦虑情绪。此外,燃油危机还直接影响到前线,现代战争中的后勤保障至关重要,而俄军的“加油难”问题已经成为实际困境。甚至有报道称,部分士兵为了能获得燃油,不得不自己掏腰包购买。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俄罗斯寻求中国的帮助。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提议,对从中国进口的汽油实施临时免税政策,取消5%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这样预计每月可以增加35万吨汽油供应。然而,面临着长达20天的海运周期和巨大的内陆运输成本,这一措施远水解不了近渴。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希望从中国进口炼油设备,特别是被无人机摧毁的蒸馏塔。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炼油蒸馏塔制造国,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已经成为俄罗斯急需的供应来源。
谁能想到,曾经主宰全球油价的俄罗斯,今天却需要从中国进口汽油和炼油设备,反转成为能源需求方。俄罗斯的燃油危机,源自乌克兰对其炼油设施的持续打击,再加上西方制裁导致的关键零部件短缺,导致了炼油产能的严重瘫痪,给民生和军事带来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