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巴以冲突突然迎来停火?特朗普如何促成这一转折?
2023年10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已就“加沙和平计划”的第一阶段达成协议。这项协议的核心内容包括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囚犯,哈马斯交还47名以色列人质,同时以色列军队将撤至双方商定的路线。10月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卡塔尔外交部相继确认,协议有效,标志着持续两年多的冲突终于迎来停火的曙光。
要理解此次停火的背后原因,特朗普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与以往谈判中仅仅“呼吁和平”的做法不同,这一次,特朗普采取了一系列精准的策略,推动了协议的达成。
1. “最后通牒式”的施压策略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对哈马斯发出威胁,要求其在10月5日18点之前接受和平协议,否则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同时,他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话,确认以色列将支持该协议,并通过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逼迫哈马斯做出妥协,另一方面稳住以色列的立场。这种强硬的态度让哈马斯在之前五轮谈判中从未让步的情况下首次主动提出“有条件接受协议”。
2. “代理人协调”与关键人物的角色
特朗普并未亲自前往中东,而是派出了他的女婿库什纳,前白宫顾问库什纳熟悉中东局势,并且有着广泛的人脉。他的主要任务是与埃及、卡塔尔等国沟通美方的核心要求,同时作为中间人简化哈马斯的要求,避免因双方的意识形态差异而陷入僵局。库什纳的调解,使得谈判更具实操性和可行性。
3. “利益交换”推动各方合作
特朗普为了促使土耳其、卡塔尔等国家更加积极地推动协议,做出了某些让步,满足了这些国家在中东事务中的利益需求。例如,他认可卡塔尔作为协议的监督者,并在背后支持土耳其的一些诉求。这种“给各方留有余地”的策略,促使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为协议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尽管特朗普的努力为协议的达成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但这场停火的长期稳定性仍然面临挑战。从短期来看,停火确实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持续两年多的冲突造成了加沙地区超过6.7万人的伤亡,而此次停火意味着暴力的停止;47名以色列人质将回家,这回应了以色列民众的迫切需求;同时,停火协议将开启加沙的5个过境点,为援助物资的进入提供了通道,缓解了当地因封锁导致的物资短缺问题。
但问题仍未解决
然而,协议并未触及巴以冲突的根本问题——耶路撒冷的归属、以色列定居点的拆除以及巴勒斯坦建国的边界等核心议题。特朗普的“20点计划”并未提及这些问题,哈马斯明确表示,后续谈判将继续推动这些议题,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坚称“不会在领土问题上做出妥协”。这些未解的争议,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未来再次对立。
此外,协议背后还涉及特朗普的国内政治考量。在中期选举临近的背景下,他计划在10月赴中东造势,若未来选举失利,依赖他个人影响力推动的协议能否持续也存在变数。
总结
虽然特朗普推动的停火协议为结束冲突迈出了重要一步,但真正的和平依然遥不可及。协议的短期成果令人关注,但长期的和平建设需要更多超越个人利益、着眼未来的努力。毕竟,加沙的废墟需要重建,民众的创伤需要愈合,而这都需要一份真正能够平衡各方诉求的长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