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四位废后,都是因为没有儿子而被废除。明宣宗的发妻胡善祥和明代宗的原配汪皇后都因为无子被迫退位。事实上,古代历史上,无子几乎意味着皇后地位岌岌可危。而在大一统的王朝中,皇后如果有儿子且儿子长大成人,几乎没有被废除的先例,唯一例外的是郭圣通。
对于皇后来说,生子,特别是男孩,是她地位的最大保障。即便她是嫡妻,若没有儿子,也很难保证后宫的稳定。但并非所有无子的皇后都会被废除。在明朝,就有五位皇后,即使没有儿子,甚至并不讨皇帝喜欢,却仍然稳坐后位。
这些皇后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活得比皇帝长,或者与皇帝的寿命差距不大。例如,明世宗的方皇后,虽然无子,也没有受到废除,但若不是她在世宗之前去世,她可能也难保后位。类似的,还有明熹宗的皇后张嫣,她的儿子夭折,但因明熹宗早逝,张嫣自然不在废后之列。而万历皇帝的皇后王喜姐,她在位43年,直到临终才去世,因此也属于讨论的对象。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明朝这些无子但依旧能够保住皇后地位的女性,她们是如何做到的。
明英宗的发妻钱皇后,是明朝第一个无子却未被废除的皇后。尽管她一直活在前任皇后胡善祥无子被废的阴影中,但朱祁镇始终深爱她,帮助她保持皇后之位。钱皇后的最大对手是太子朱见深的母亲周贵妃。在夺门之变后,朱祁镇重登帝位,仍然选择以钱皇后为皇后,令周贵妃极为不满。周贵妃曾向孙太后进言,要求废除钱皇后,原因是她无子且身体有残疾,反而周贵妃作为太子之母更合适。然而,朱祁镇深爱钱皇后,对她的感情深厚,尤其在土木堡之变时,钱皇后为他负伤,她不离不弃,倾尽所有支持他。在这样的情感支撑下,朱祁镇坚决不废钱皇后,并且着手为她谋划未来。
朱见深早已成为太子,但他并不希望周贵妃母子利用太子的身份来压制钱皇后。朱祁镇曾考虑废除朱见深,立自己与钱皇后关系较好的次子德王为太子。然而,这一计划由于大臣们的反对未能成功。最终,朱祁镇采取了另一种方式:恢复胡善祥的皇后之位,以此来证明无子并不代表皇后就不能保住位置。
钱皇后得以顺利当上太后,甚至在她去世后,周贵妃曾提出不允许她和朱祁镇合葬,但在大臣们的坚决捍卫下,她最终得以享有皇后待遇。显然,钱皇后能在明朝这个深宫权力斗争的环境中保住地位,完全是因为朱祁镇对她的真挚爱护。
与此不同的是,明宪宗的第二任皇后王皇后则更多依赖于运气。尽管她一生未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始终生活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但她并未被废除。王皇后的命运其实与吴皇后的遭遇相似,吴皇后在与万贞儿发生冲突后迅速被废除。王皇后并没有为朱见深生下儿子,而他也并不热衷于她,但因为太子继位的问题,王皇后始终未能被废除。朱见深不仅深爱万贵妃,也始终尊重母亲周太后的意见,因此王皇后得以留在后宫,直到明孝宗即位后,尊她为太后,享尽荣华。
明武宗的夏皇后和明穆宗的陈皇后也有类似的命运。虽然她们并未生育皇子,且与帝王感情较淡,但最终并未被废除。明武宗的夏皇后在帝王宠爱其他女子的情况下,始终处于较为冷清的位置。即便在朱厚照去世后,她并没有享有太多的尊荣。而明穆宗的陈皇后,虽然不被宠爱,但也因为复杂的宫廷权力结构,最终依然在万历继位后得到了她应有的待遇。
最后,万历皇帝的王喜姐则是另一种情况。尽管万历对郑贵妃宠爱有加,王喜姐依然凭借她与皇帝深厚的感情,得以稳坐后位。万历与王喜姐同住一宫,二人长年如影随形,尽管王喜姐没有为万历生下儿子,万历依然没有废除她。她以贤德之名,不仅在后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还最终成为太后,享尽荣华。
总的来说,明朝这五位无子却没有被废除的皇后,能稳坐后位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皇帝的深情厚意,有的是因为废后困难重重,也有的是因为其他原因。然而,无一例外的是,她们的命运都掌握在帝王的手中,无法自主决定。对于这些古代女性来说,她们的命运,往往是由丈夫的宠爱和权力斗争所决定,无法掌控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