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春,在四保临江战斗中,3纵的主力与4纵的一部分联合作战,由曾克林担任正指挥,4纵副司令韩先楚担任副指挥。面对敌人多路进攻,如何选择进攻目标,联合指挥部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曾克林主张先打敌人较弱的部分,逐步扩大胜利,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韩先楚则认为,眼下不仅仅是歼敌,更要打击敌人的士气,先攻击敌人强大的部分,将敌人压制后,剩余的敌人会自行退缩。 两位指挥员都有自己的理由,如何选择方案成为一个难题。虽然在联合指挥作战中通常由正指挥决策,但考虑到具体情况,参战的各个师长也有自己的看法。9师的徐国夫和7师的邓岳是军中较为资深的指挥员,他们更倾向于韩先楚的方案。最终,意见上报辽东军区,萧劲光和陈云做出了决定,支持韩先楚的战略——先打强敌。
会议散后,徐国夫第一次见到韩先楚,两人握手寒暄,尽管此前互相熟悉,但这也是正式的相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韩先楚指挥的部队成功歼灭敌人一个师和一个团,最令3纵感到佩服的是,韩先楚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使得部队伤亡极小。战士们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硬仗”——能够歼灭敌人却没有过多伤亡的战斗。这不仅考验指挥员的智慧,更离不开部队的强硬作风。 战斗结束后,3纵的指挥员们对韩先楚充满敬佩。徐国夫回忆道,自己当时甚至想拜他为师,邓岳也有相同的感受。几个月后,在秋季攻势之前,3纵和4纵的领导班子发生了调整,韩先楚被调任为3纵司令,这样他与徐国夫、邓岳的接触也更加频繁。不久后,韩先楚与3纵的政委在作战方案上发生分歧。大部分干部支持政委的意见,但邓岳和徐国夫则支持韩先楚,最终,他们在一场奔袭战中取得了胜利,政委对韩先楚表示,自己要向他学习。 自从韩先楚调任3纵司令后,3纵的作战风格发生了变化,频繁参与硬仗。辽沈战役拉开序幕时,韩先楚指挥的3纵和2纵率先展开攻势;在锦州攻坚战中,3纵突破了敌人最坚固的阵地;而在辽西会战、衡宝战役和海南岛战役中,3纵也都表现出色。徐国夫认为,韩先楚是难得的战将,但也有一些弱点,比如他有时对下属过于放任。比如,在海南岛战役前,有一位高级干部故意用石头砸伤了自己的脚,声称是特务袭击,显然是为了避免参加渡海作战。对此,韩先楚没有做任何处理,事后也不了了之。 多年后,徐国夫与韩先楚再次见面,谈起当年的事,徐国夫提到韩先楚有时在原则性问题上处理不够强硬,容易让感情代替原则。对此,韩先楚没有回应,只是抬起头继续喝酒。虽然如此,徐国夫深知,这并不影响韩先楚作为指挥员的优秀品格,反而体现了他对战友的宽容与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