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6日,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刘玉堤因病去世,享年92岁。临终前,他坚持用病重的身体在纸上写下遗愿:“大力发展轰炸机”。这一遗愿体现了他一生的心愿——推动我军空军建设,特别是轰炸机的发展。那么,刘玉堤的一生有哪些值得铭记的故事呢?
刘玉堤1923年出生在河北沧县。少年时期的他深感国家的危机,渴望看到祖国强大。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他的家乡,刘玉堤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暴行。受此刺激,年仅15岁的他在1938年加入了八路军,响应时代的号召,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刘玉堤加入八路军后,进入了120师,参与了多次关键战役,如黄土岭战斗和百团大战。他与战友们共同努力,成功击败了侵略者,帮助我国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战争胜利后,刘玉堤赴东北老航校学习飞行技术,1948年顺利毕业。
飞行学成后,刘玉堤并没有止步于自己个人的进步,而是选择继续为国家培养飞行人才。他在学校担任飞行教员,之后进入了空军第4混成旅,逐步升任飞行中队长、副大队长等职。1951年,刘玉堤跟随空三师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他表现出色。总共击落敌机6架,击伤2架,并在一次空战中单独击落4架敌机,成为我军空军的王牌飞行员。由于英勇表现,他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朝鲜战争结束后,刘玉堤回国,担任空军指挥员训练班团长,为空军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1955年,他晋升为空军中校,1963年晋升为上校。在此期间,他多次指挥防空作战,成功击退了敌机,为保卫祖国的领空做出了贡献。
1965年后,刘玉堤担任空七军副军长、军长等职务。他多次指挥部队进行防空作战,尤其在西南和纵深地区的防空体系建设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75年,刘玉堤调任北京军区,成为空军司令员。1987年,他升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并在1988年获得了中将军衔,成为“88式军衔”制度下的第一批中将之一。
作为一名军事领导人,刘玉堤不仅注重部队的战备训练,还严要求,从严治军。他为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即便在离休后,他依然关心空军的各项建设,为空军的发展积极献言献策。直到2015年因病去世,他依然心系国家与军队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刘玉堤的儿子刘飞保,也受到父亲的影响,选择了从军生涯。他曾担任北京军区空军装备部副部长,并立下五次三等功,继续传承着刘玉堤的军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