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和方腊,虽然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大多数人对他们的了解,都来自于《水浒传》这本名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正史中有很大的差异。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山东郓城县的押司,他因为犯了法,杀死了自己的小妾阎婆惜,还在江州浔阳江上写下了“反诗”,因此被朝廷通缉。为了逃避追捕,他只得逃上梁山。加入梁山之后,宋江招募了107位好汉,还有数十万兵马,他们占据了梁山泊,与大宋朝廷对抗。朝廷多次派兵征讨梁山,但都未能成功,反而屡次被梁山的英雄们击败。
在朝廷的连续失败后,最终改变了策略,决定通过招安来收服梁山。大多数梁山好汉,尤其是那些富户、官吏、将领出身的人,都希望借招安来洗清过去的罪名,重新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因此,在宋江的带领下,他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然而,朝廷并没有真正信任这些招安的英雄,反而认为他们仍然是潜在的威胁,开始了一场针对梁山好汉的阴谋,策划了“反贼打反贼”的毒计,目的就是铲除这些“心腹大患”。
小说中,朝廷将宋江、田虎、王庆和方腊称为“四大寇”,并派遣宋江去征讨他们。经过一番战斗,宋江顺利消灭了田虎和王庆,但在攻打方腊时,却遇到巨大的困难。尽管梁山拼尽全力,最终还是战胜了方腊,但付出了极大的代价——59位梁山好汉战死,10位病死。
当宋江等人凯旋归朝后,朝廷为了彻底消除梁山兵马的威胁,依旧让蔡京、高俅等权臣密谋毒杀了宋江和卢俊义,确保不再有任何反叛的可能。至此,四大寇被彻底消灭,梁山的威胁也终于消失。
然而,历史上的宋江与《水浒传》中的形象大不相同。正史中的宋江,可能只是梁山泊附近的一个普通渔民。宋朝的军队素来弱小,且长期存在着“重文轻武”的传统。宋徽宗在位时,朝政腐败,外交失败,百姓困苦,财政入不敷出。为了补充国库,朝廷在宣和元年将梁山泊周围的水域收归“公有”,当地的农民和渔民不得不向朝廷缴纳重税,这加剧了百姓的不满。1119年,宋江领导了一个农民起义,起初只有36人响应,但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宋江的力量不断壮大。最终,他带领起义军攻占了河朔、京东等地,连陷多个城池。
宋徽宗得知此事后,急忙派兵镇压,但宋江和起义军在歙州、沂州等地接连受到打击,只能转战其他地区。最终,在一次攻打海州时,宋江被知州张叔夜伏击,起义军损失惨重,船只被烧毁,最终,宋江只能选择投降朝廷。从此,他便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而方腊则是睦州青溪县的一个农民领袖。他起义的背景,是因为在宋徽宗统治下,官员们为了讨好皇帝,搜刮民财,欺压百姓。方腊因此揭竿而起,起义军迅速壮大,攻占了多个城市。宋徽宗派出大量军队镇压,但方腊的起义势力仍然强大。最终,宋徽宗调派了数万兵力与方腊对抗,经过激战,方腊的起义失败,方腊本人被捕并斩首。
《水浒传》中的蔡京、童贯等贪官也有不太好的结局。1125年,金军南下入侵宋朝,宋徽宗为了避免成为亡国之君,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宋钦宗。宋钦宗继位后,开始清除祸国殃民的贪官,虽然“北宋六贼”被清除,但高俅因在靖康之耻时的表现被宽恕,最终得以逃脱。1127年,金军攻破了宋朝的首都开封,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而高俅则在此之前已经去世,未经历这一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