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了动荡与血腥的时代,战争不断,诸侯割据。然而,这样的混乱也给了某个强国崛起的机会,而秦国正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准备着横扫六国,统一天下。
在战国末期,除了秦国外,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只有赵国。可惜,赵国虽然在军事上有一定的优势,却远远不及秦国的全方位强大。如果要找出类似的历史背景,二战后的苏联和美国似乎最为相似。苏联就像当时的赵国,尽管强大,但最终走向了解体,而赵国的灭亡,也是注定的。
在秦赵对立的时期,两国爆发过多次激烈的战争,但最致命的一战是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这场战争令赵国陷入了历史上最深的黑暗与痛苦。秦国虽然以惨胜告终,但赵国遭遇的损失却难以估量。尤其是白起所采取的残酷手段,致使赵国四十多万青壮年被坑杀,死者的灵魂永远无法回到家乡。
如今,陕西高平的长平古战场上,仍能看到那一具具白骨,它们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那场战争的残酷。战败的消息传回赵国的首都邯郸时,整个国家笼罩在一片悲痛的阴影下。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亲。赵国人民还未来得及处理自己的哀痛,秦国的大军又紧接着包围了邯郸。而在赵国民众奋力抵抗的同时,一个新生命悄然诞生——嬴政。
嬴政的童年是在赵国度过的,可以说是悲惨的。他回到秦国后,命运的车轮开始转动。秦国开始了兵出六国的伟大征程。六国灭亡后,嬴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秦始皇。然而,尽管嬴政亲手打下的江山是如此强大,却未能延续下去。秦始皇去世后,秦朝的命运如何呢?
西安的17座秦朝古墓给出了答案。秦始皇虽然是个伟大的帝王,但他的后宫也并非无争。在他的一生中,虽然没有正式立皇后,但后宫嫔妃却不少,他与这些妃子有了33个子女,其中包括23个儿子和10个女儿。这个庞大的家族也为后来的历史埋下了伏笔。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十八子胡亥。扶苏,是一个非常有才华且深受人们喜爱的名字。他刚毅勇武,心地仁爱,几乎所有人,包括秦始皇,都对他充满期待。然而,秦始皇认为治理天下不仅需要仁爱,还需要强硬手段,于是他派扶苏去边疆与蒙恬共同对抗匈奴。这既是惩罚,也是对扶苏的磨砺。扶苏若继位,或许秦国的命运会截然不同。
然而,命运的转折在秦始皇一次巡游时悄然到来。秦始皇染病,将扶苏召回咸阳接管政务,但这份遗诏未曾发布,秦始皇便突然去世。权力的欲望让赵高眼红,他意识到扶苏一旦接手,自己将面临巨大威胁。因此,赵高与李斯密谋篡改遗诏,扶苏被迫自杀,成为了秦朝历史上最悲情的背叛者。
赵高将胡亥推上了皇位。胡亥,不具备治国理政的能力,继位后只关心享乐,而赵高则掌握了实权,开始清除异己。赵高指鹿为马,李斯在赵高独揽大权后,也被赵高设计陷害,最终被处死。赵高清理了朝廷中的所有反对势力,连秦始皇的子女也未能幸免。
胡亥被赵高的权力欲所控制,不仅开始残害自己的兄弟姐妹,还逐渐暴露出自己对权力的渴望。公元前207年,赵高迫使胡亥下令自杀,自己也未能逃脱历史的审判。赵高的野心终究未能实现,他的皇帝梦化为泡影。
在赵高和胡亥的权力斗争中,秦始皇的其他子女也没有逃脱命运的惩罚。将闾作为秦始皇的儿子,在赵高的推动下被捕入狱,最终也在压力下自杀。而公子高看到局势险峻,选择了主动请命为父殉葬,以换取自己家族的安危。
秦始皇的其他十个儿子,以及十个女儿,结局也都非常悲惨。考古学家在上世纪70年代发掘了17座秦朝古墓,确认这些墓主人都是秦始皇的子女。经过现代医学的鉴定,这些古墓中的尸骨大多死于年轻时期,且并非自然死亡。显然,这些王子的命运在赵高的掌控下,几乎全都走向了悲剧。
赵高不仅没有因女儿的身份而对她们手下留情,十个公主的结局同样悲惨。史料中提到,她们中的许多人死于“杜”,意味着她们也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
秦始皇的伟大帝王地位并未给他的子女带来幸福,他们在赵高的操控下,几乎都没有善终。秦始皇是否会为自己子女的结局感到悲伤呢?这一切,或许只能让后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