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鸿钧老祖,多少人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那张闭眼讲道、众仙跪听的画面。三清拜他为师,道祖名号挂满天界。可真要追根问底,他这“万仙之祖”的位置,是谁给的?又凭什么给?
在鸿蒙纪元,有五位神仙,实力远超鸿钧,甚至能一招让他灰飞烟灭。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东皇太一掌钟震界,个个来头都不小。
鸿钧老祖,确实是个狠角色。他坐镇紫霄宫,三清都得在他面前端茶倒水。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全是他徒弟。
在《封神演义》成书以前,浙江慈北、陕南一带的老百姓就已经在庙里拜他了。身份不写进正史,却早早写进老百姓心里。地位稳得很。
可要说他在“洪荒神榜”上能排第一,那真不一定。先说一个叫鲲鹏祖师的。名字不响,但身份够炸裂。鲲鹏祖师不是谁的弟子,反倒是鸿钧的师父。
这一层关系直接拉开了辈分差。“本体修为比鸿钧多一万年”,一万年是个什么概念?封神榜还没拟,鲲鹏就已经坐在混沌深渊里喝茶看戏了。
他的拿手绝活是“自然之力随心控”,变化无常、能量无界。不仅能化鹏穿空,还能化鲲逆海,力量不是靠打出来的,是靠天生碾压。关键是,他出手从不啰嗦,一次解决战斗。
再看盘古。大家都熟,这个名字几乎是中国神话的代名词。他不是神,不是仙,是创世者。开天辟地,天地始分。盘古睁眼一瞬,混沌破裂,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他不打架,因为没人能配他打。你说鸿钧坐镇紫霄宫是尊师,盘古直接一抬手,整个紫霄宫可能都还没出生。
洪荒时期,盘古为了镇压异魔,用身体做祭坛,血化江河,骨成山川,气为风云。他的头颅坠落之地,是后来的“犼”之本源——另一位狠人。
所以,在洪荒世界的原始结构中,鸿钧并非顶点。他只是那批先天圣人中最“出圈”的一个。但在更古早的系统里,他的老师、他老师的老师,都可能还在那坐着没出山。
盘古、鲲鹏的存在,把“万仙之祖”这顶帽子,戴得有点尴尬。三界中能一招秒掉鸿钧的,至少有五位。而我们刚说的这两位,只是开胃菜。
女娲和东皇太一,还在后头。
继续拆账。第三位:女娲。别被“补天”三个字给框住了。补天只是她众多事迹之一。在混沌世界里,她是唯一一位能炼制本源之石、操控六道轮回的母神。
外族魔神入侵三界,天地裂痕出现,女娲不召援兵,不布阵法,只带五彩神石直入空间裂口,用“混沌本源”直接修补空间结构。她不是在防御,而是在用本体力量重建维度。
她继承的是盘古分化后的智慧之力,而不是直接战力,但她的力量效果更夸张。一言不合,直接逆转三界规则。而这些手段,在同样级别的鸿钧身上没有。即便他能“决策”,也只能靠通天教主、元始天尊这些弟子来打执行战。
通天教主是谁?混元金仙,能布诛仙阵。阵法一开,连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都要联手才能破。但在诛仙阵彻底激活前,女娲一句话就能破局。她不是靠硬打,而是用“规则重写”来解决战斗。
再往下是犼,前面提到是盘古头颅所化。吸收混沌能量后,他成为远古三界最强吞噬者,当年吞下数十位混元金仙,形成完全异化形态。
最后是东皇太一。能战、能镇、能统。他的法器是“混沌钟”,“一钟出,三界静”这是三界中唯一一件能瞬间镇压天地意志的器物。
盘古创造的是“界”,鲲鹏控制的是“力”,女娲维护的是“秩序”,犼行走的是“毁灭”,而东皇太一则掌握了“统治”的权柄。
再回看鸿钧。他拟定封神榜,安排三清入位,主导封神大计。这在《封神演义》中确实是关键节点。但他的武力并没有具体描述,更多是类似“监管员”角色。整个流程,是他布棋盘,棋子是三清、姜子牙、哪吒、杨戬等人。他不参与具体战斗,只在通天教主不守规矩、诛仙阵反扑之时才出面调解。
鸿钧的“万仙之祖”身份,其实是后人赋予的“故事地位”,而非神谱地位。
中国神仙体系“不成系统,互不隶属”。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核心。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可能都有自己的神,谁也不归谁管。不像西方神话,神仙是一家子,从宙斯管到哈迪斯,从上到下排列整齐。
玉皇大帝呢?名义上最大,但实际上“三清”不搭理他。在道观里,元始天尊居中为主,灵宝天尊和太上老君在左右。这个结构说明,道教核心并不承认玉帝为最高位,实际权力在“三清”手上。
再往上追,“三清”的师父是鸿钧。所以才有人叫他“万仙之祖”。
问题是,《西游记》里太上老君的地位更高。因为他不但是三清之一,还是“道祖”和“开天之祖”的双重身份。你说这地位怎么排?
这说明,神仙的地位不是按一个中心化结构来排的。有的神仙厉害在战力,有的厉害在教化,有的则是文化象征。
就像各地都有土地爷,福建拜妈祖,东北祭黑龙王,西南有彝族火神,这不是混乱,是中国神话的“多点信仰模式”。
回看鸿钧,他不是没实力,也不是没地位,而是站在“小说”与“宗教”交界线上,成了象征意义上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