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安第斯共同体观察员:深耕南美的战略意义
南美洲,虽然看起来离中国遥远,但最近的一件事让中国与这个地区的关系更加紧密。2025年9月30日,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的第31次安第斯共同体外长理事会会议上,四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接纳中国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国。这个决议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安第斯共同体涵盖了南美西部的关键地区,拥有超过1亿人口,经济规模占拉美的15%左右。中国的加入,意味着它在美国的“后院”扎下了稳固的根基。
安第斯共同体的影响力与资源优势
安第斯共同体不是一个小型的地区组织。自1969年成立以来,该组织致力于推动南美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最初成员包括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目的是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协调经济政策。尽管委内瑞拉在2006年退出,但剩下的四国依然资源丰富,且它们的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有重要地位:秘鲁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玻利维亚的锂矿是全球最大的,哥伦比亚的咖啡闻名世界,厄瓜多尔则以香蕉出口为主。
中国成为观察员后,能够更直接参与这些国家的决策过程,并推动技术合作和投资。此次决议的达成,是经过长时间谈判的结果。早在2023年,中拉论坛上就曾提到加强区域合作,这次外长理事会的表决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会议上,玻利维亚外长表示,中国在锂矿开发方面的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厄瓜多尔也强调了中国市场对香蕉出口的重要性,而哥伦比亚则特别提到,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伙伴,能够带来投资与市场,帮助他们减少对单一经济体的依赖。
中国的观察员身份:更多参与与更多机遇
安第斯共同体的观察员身份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形式上的荣誉。它让中国能够列席会议,参与决策,并推动中拉之间更紧密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例如,五大中拉合作项目涵盖了民生、贸易、农业等多个领域,现在通过这一平台的合作会更加顺畅。中国的加入,无疑能为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技术、资金和政策支持。
美国在南美的“传统影响力”遇挑战
南美一直被美国视为其“后院”,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偏重于资源开采,尤其是石油和矿产资源,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却一直很少。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签署了针对巴西产品的50%关税,这一举措使得巴西的咖啡、牛肉、铁矿石、大豆等产品面临巨大的出口压力。巴西政府未等闲坐,积极推动与中国的合作,简化农产品检疫流程,使得对华出口创下新高。与此类似,阿根廷由于外汇储备紧张,大豆、玉米等农产品滞销,米莱政府决定暂停谷物出口税,并立刻与中国达成协议,大量订单涌入。
在这种背景下,南美国家的立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能够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伙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无疑给了这些国家一个有力的选择。以秘鲁的钱凯港为例,这个港口由中国建设后,运输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周边地区的GDP也因此受益。
安第斯共同体:经济一体化与资源合作
安第斯共同体的历史悠久,自1969年《卡塔赫纳协议》签署以来,组织的目标逐步从关税同盟发展到自由贸易区,并扩大到包括环境和卫生等多领域合作。该组织覆盖的地区,拥有1.1亿人口,GDP占拉美的15%,是全球资源供应的重要地区。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资源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锂矿、铜矿、咖啡和香蕉等领域。中国加入观察员国后,能够通过技术和投资支持,推动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例如,中国可以帮助玻利维亚开发锂矿加工链,避免原料的外流;秘鲁则可以借助中国的投资,改善铜矿基础设施;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也可以通过中国市场促进咖啡和香蕉的出口。
中国与南美的合作前景:与美国单边主义对抗
与美国对南美的资源掠夺式合作相比,中国更注重发展伙伴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让南美国家付出了代价,尤其是在特朗普时代,美国对巴西的关税大幅提高,导致巴西企业的损失惨重。相反,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带来了实质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机会,促进了南美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参与不仅帮助南美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也为其提供了发展多元化经济的机会。而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已经让南美国家更加看清:只有通过多元化的合作伙伴,才能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结语
中国在安第斯共同体中的正式观察员身份,不仅是中拉关系的又一次深化,也为南美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通过加强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投资,中国正在成为南美各国的重要合作伙伴。而在美国单边主义的背景下,南美国家逐渐认识到,选择一个能够提供实质利益的伙伴,比盲目依赖传统大国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