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发生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可能不会那么早将皇位禅让,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许会继承“太宗”这个庙号,但他的名字却可能会是建成,而非世民。
在许多演义小说中,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主要依靠瓦岗英雄的帮助,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史料,会发现,在发生玄武门之变的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那些名声显赫的瓦岗七雄——即唐朝公爵级别的英雄,竟然一个也没出现在现场。他们为何神秘“消失”呢?这个问题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其中有些人是在幕后策划,有些则是旁观者,而像秦琼、程咬金的态度,史书中的记载也让人捉摸不透。
隋末唐初,各路英雄并起,反叛的势力和割据的军阀不计其数,除了李渊、宇文化及、王世充、李密、窦建德等人,绿林好汉和起义的军阀更是多得数不清。通过《旧唐书》和《新唐书》我们可以看出,那些揭竿而起的起义军中,有些并不为人熟知,甚至可以说闹得最响的,也包括宇文化及、李密、王世充等人。
与演义中所描述的不同,宇文化及在篡位之前,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官职。他甚至连当权臣的资格都没有,隋炀帝对他也并不欣赏。当时,宇文化及曾因违禁与突厥交市而被隋炀帝囚禁,直到后来才因为他与公主的关系得以赦免。
尽管宇文化及没有像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那样的勇猛儿子,但他在历史上还是有过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历,曾差点剿灭瓦岗军。要不是秦琼力挽狂澜,李密可能已经葬身沙场。
秦琼,字叔宝,在《旧唐书》中以字而非名字称呼他,是出于对他的特别尊重。尽管历史中的秦琼比演义中的形象更为强悍,但他很可能是隋末唐初最为英勇的将领之一。尉迟敬德的归唐,至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被李世民困于介休城无法脱身,另一种则是他被秦琼生擒后为保性命而投降。
尉迟敬德和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前后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智慧,虽然他们没有像魏征那样选错阵营。事实上,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瓦岗旧将魏征曾建议太子建成出兵杀掉李世民的支持者,而程咬金则私下劝李世民尽早除掉建成和元吉。
当时,玄武门前刀光剑影,站在李世民一方的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而站在建成一方的则有薛万彻、谢叔方等人。奇怪的是,这些关键人物中,魏征、程咬金甚至秦琼,都没有冲到第一线,反而他们背后以智谋为主导,力保自己的立场。
说到瓦岗七雄中的其他人物,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比如,李勣、张亮、魏征等人,在玄武门之变后,各自有着不同的政治立场和行动。张亮虽然曾与李勣合作,但最终却因举报侯君集而升任刑部尚书,最后因被指谋反而被处死。
与张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牛进达和吴黑闼则一直低调行事,不显山不露水,但他们依然得到了很好的官位和荣誉。最终,他们与程咬金、秦琼并肩作战,享有了不小的声望和地位。
程咬金的结局相当令人称赞,他在李世民的重用下,最终成为唐初战场上的常青树。在他的最后一战中,虽然没能获得全胜,但他所做出的决策却展现了他高深的智慧。程咬金的聪明,不是表面上的精明,而是看得长远,懂得在合适的时候收手。
与程咬金的圆满结局相比,魏征和李勣却一直生活在权力的悬崖边上,几乎每一项决策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命运。而程咬金的聪明在于,他懂得把握机会,避免过度冒险,最终活得安稳又幸福。
通过研究这些瓦岗英雄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的选择和智慧都有深刻的教训。无论是李勣、魏征,还是程咬金、秦琼,他们的命运都与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息息相关,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在你看来,谁是瓦岗七雄中最聪明的一位?是秦琼的智慧,还是程咬金的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