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海军副司令员周希汉急匆匆赶到海军第一招待所,他要见的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开国少将王恩田。自1951年两人相识以来,已经有整整11年没见面了。此时,王恩田显得有些拘谨,不知该如何开口,而周希汉却先开口笑着“责备”他:“1959年,陈赓大将治病时,我常去看望他。那时他提到你也去探望过他,并且了解了你的情况。我心里就有疑问,为什么你每年到北京开会时,从不来看我?是不是等到我生病了,你才来看看我?”王恩田连连摇头,试图解释。周希汉笑着补充道:“你是不是还在怪我当年那件事?”
这“那件事”可以追溯到1938年。当时,刚刚经历神头岭伏击战的周希汉,由旅作战股长调任补充团参谋长,仅三个月后,在陈赓的推荐下,周希汉成为了旅参谋长。年仅25岁的他迅速崭露头角,尤其是在1939年香城固一战后,声名鹊起。王恩田通过老乡和同僚了解到周希汉的传奇事迹,当时他还是政治部宣传队的一名小兵,听着老班长和万连城的回忆,心里不禁佩服。
1942年2月,日军发动了“第一期驻晋日军总进攻”,周希汉凭借对敌人战术变化的敏锐洞察,巧妙地制定了应变策略。根据老班长的描述,周希汉指挥下,我军通过巧妙的战术安排,把敌人耍得团团转。周希汉的指挥艺术,让王恩田等人深受触动,至今仍铭记在心。
随着战争的推进,周希汉在宣传队的调整中表现出对队员们的关怀。在“精兵简政”的大背景下,他坚持不让宣传队解散,保证了队员们的工作与表演活动。而王恩田也在这期间提交了入党申请,周希汉见状,表示对他进步的认可。
1945年10月,周希汉升任十旅旅长,王恩田则担任旅政治部机关政治指导员。1951年,三十七师准备抗美援朝时,周希汉被任命为十军军长。王恩田曾希望能随周希汉一起参战,但周希汉笑着告诉他:“你们的任务在云南。”并在回信中鼓励王恩田继续努力工作,提升自己。
1962年,王恩田调到第七国防研究院工作,并在海军的安排下,负责生产监造任务。当时,周希汉听闻王恩田在招待所后便急忙前来见面,两人再次重逢。周希汉问道:“你当年没去抗美援朝,是不是还对我有意见?”王恩田连忙表示并无此意。周希汉笑道:“算了,我知道你是因为腿懒了。”两人便愉快地回忆起过去,谈及了当年的种种。
从1962年到1964年,每年王恩田都按时前往北京开会,并趁机去看望周希汉。周希汉总是强调“质量第一”的理念,尤其在海军装备方面。他给王恩田打了个比方:“陆军的汽车如果抛锚了,大家下车修;可海军的舰艇若出故障,就不能那么简单处理了。”他还鼓励王恩田,作为新手,应该“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虚心向他人学习。
到了1964年,王恩田被任命为海军装备部政治部副主任,后来又改任订货部副部长。周希汉依旧关心王恩田的成长,鼓励他牢记党的培养,继续努力。而王恩田心中也始终感激周希汉的指导与关怀。
1985年,周希汉再度找王恩田谈话,托付给他一个任务——代为撰写三篇回忆文章。王恩田才得知这是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写的内容。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周希汉依然信任并重视王恩田,将他视为值得托付的重要战友。
回顾与周希汉相识的岁月,王恩田深感荣幸,他深情地说道:“周希汉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