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46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家信托机构成立!(深度)
创始人
2025-10-11 20:03:21
0

邓小平与荣毅仁交谈

1979年10月4日,在北京金鱼胡同的一栋朴素小楼前,一块崭新的牌匾被郑重挂起——“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中信”)。

在计划经济的坚冰尚未完全消融的年代,这一事件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如一声春雷,宣告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大幕的开启,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破土而生。

伟人的深谋远虑

中信的诞生,绝非偶然,它是中国站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必然选择。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然而,当时的中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资金极度匮乏。

历经十年动荡,国民经济几近崩溃,国家财政捉襟见肘。197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堪称“国库空虚”。

与此同时,百废待兴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老企业技术改造、新兴产业发展,无一不需要巨额资金投入。

单纯依靠自身积累,发展将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如何打破资金瓶颈,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最紧迫的课题。

总设计师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行不通,必须大胆“引进来”。他提出要“吸收外国资金、外国技术”,但当时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传统观念,构成了巨大的思想与实践障碍。

现有的国有银行体系功能单一,无法承担吸引和运作外资的复杂任务。中国急需一个能够按国际规则办事、直接与资本主义世界打交道的“窗口”和“通道”。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将目光投向了“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荣毅仁临危受命

荣毅仁,这位昔日上海民族工商业的巨子,荣氏家族的代表,以其卓越的经营才干、深厚的国际视野和对国家的忠诚,成为了最理想的人选。

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邀请荣毅仁等五位原工商界人士座谈,共商对外开放大计,这就是著名的“五老火锅宴”。席间,邓小平对荣毅仁说:“人由你找,事由你管,由你负全责”,“要排除一切干扰,不用担心其他部门管你,你们自己也不要搞成官僚企业”。这给予了荣毅仁前所未有的自主权。

受此重托,荣毅仁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创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设想。“信托”这一在旧中国存在过、但在新中国已消失三十年的金融概念,被他重新拾起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他组织了一个小团队,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起草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章程》。这份文件的核心创新在于,它明确提出公司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吸收和运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并确定了“市场经济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的经营原则。

筹备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姓社姓资”争论尚存的时代,一个旨在与“资本家”打交道的机构,其性质、地位和运作方式都引发了诸多争议和疑虑。然而,在邓小平和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的直接支持下,197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信公司。

同年10月4日,中信公司正式开业,荣毅仁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公司初创时,仅有十几名员工和财政部拨付的2亿元人民币启动资金,但其被赋予的权力却是划时代的:它可以直接与外商谈判、签订合同,并能自主决定投资方向,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中信的破冰之旅

中信成立后,立即以敢为人先的姿态,展开了一系列“破冰”之旅。

1982年1月,中信在日本东京成功发行了100亿日元的私募债券。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金融宣言”。

消息传来,震动国内外。这不仅仅是借来了一笔钱,它更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而强烈的信号: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是坚定的,中国正在学习并遵守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

紧接着,在江苏仪征化纤这个因资金短缺而濒临下马的国家重点项目上,中信再次展现了其独特价值。

它没有向上级要拨款,而是创造性地运用自身信用,提出了“借外债搞建设”的方案,并利用自身信誉为其在国际市场上融资,最终使项目起死回生,成为“中信模式”的成功实践。“中信模式”一战成名。

beyond资金,中信在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同样功不可没。它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天津中美渤海铝业有限公司,并在投资项目中,将国外的项目评估、投资分析、风险管理等一整套市场经济的管理方法引入国内,对僵化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形成了强烈冲击。

首家信托机构的深远影响

中信的成立,其意义远超一个机构的诞生,它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产生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深远影响。

打破金融垄断,催生多元格局。中信作为第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它的出现打破了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走向多元化的开端。在其示范效应下,各地方政府、各部委纷纷效仿设立信托投资公司,到1982年底,全国各类信托投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到620多家,形成了中国金融业“第二信贷系统”的雏形,极大地活跃了资金市场。

探索体制改革,示范现代企业制度。中信从成立之初,就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导向”的运行机制,这为后来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样板。它证明了企业完全可以摆脱行政指令的束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它所践行的董事会制度、总经理负责制等,都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超前探索。

推动思想解放,重塑资本观念。中信的实践,在思想层面是一场深刻的启蒙。它让“利用外资不是崇洋媚外”、“资本是发展的工具”等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极大地破除了人们对市场、资本、债务的恐惧与偏见,为后续更深层次的改革扫清了思想障碍。

搭建对外开放的桥梁。中信作为国家指定的“窗口公司”,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经济桥梁。它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号,吸引了无数外国投资者通过中信这个渠道了解中国、进入中国。

信托圈内人结语:

从1979年金鱼胡同的那栋小楼出发,中信的成长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金融篇章的一个缩影。它的成立,是伟人的远见、企业家的勇气与时代需求的一次完美结合。这颗当年播下的种子,如今已成长为参天大树。

回望1979年10月4日,我们纪念的不仅是一家公司的生日,更是一种敢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勇气,一种面向世界、拥抱未来的开放胸襟。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今天,中信当年所承载的“突破与创新”精神,依然是我们应对挑战、开创未来的宝贵财富。

今天,当我们置身于一个高度开放和现代化的金融环境时,不应忘记1979年那个秋天,在那个朴素的胡同小院里,一群先行者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为中国经济的巨轮推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新大门。

那块小小的牌匾,承载的是一个民族面向未来的决心与希望。

相关内容

原创 ...
“永乐盛世”是中国封建历史中少数几次繁荣的时期之一,但为何这一时期...
2025-10-11 05:02:52
原创 ...
在古代有“战国四公子”,在近代北京城里也有“京城四少”。其实在民国...
2025-10-11 05:02:32
原创 ...
一提到解放时期的“四大野战军”,很多熟悉近代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
2025-10-11 05:02:15
原创 ...
冈村宁次,一个令全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日本战犯,曾经死于他屠刀之下的...
2025-10-11 05:02:14
原创 ...
川军名将:为国捐躯,英勇抗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川军总计有...
2025-10-11 05:02:08
原创 ...
中国排球协会近日发布了《关于举办2025-2026中国排球超级联赛...
2025-10-11 05:01:59
袁绍临终遗言:一代枭雄的最...
"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今日之败!" 袁绍临终前的这句话,像一把锋利...
2025-10-11 05:01:53
原创 ...
在辽阔的北漠,旌旗猎猎,一队人马正在艰难地行军,迎着刺骨的寒风。尽...
2025-10-11 05:01:52
原创 ...
缅甸代总统敏昂莱大将结束出访归国 9月29日下午,缅甸国家代总...
2025-10-11 05:01:43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建立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必定是拥有非凡才能的人。而在这些开国皇帝当中,有些人更是凭...
原创 此... 朱元璋的军事指挥才能,曾被称为“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在中国历史上,能够成功进...
原创 真... 2004年,一部名为《成吉思汗》的电视剧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部剧生动地讲述了成吉思汗的一生...
原创 普... 在本届联合国大会期间,特朗普再次出手,拒绝了巴勒斯坦总统及多个代表团的签证,立即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
原创 元... 有人曾说,元朝和清朝的皇帝并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甚至认为那个时代可能没有“中国”这个词。其实,元明清...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首将”指的是那些武艺最强的战将,而不仅仅是那些地位高或综合能力强的将领。十八路诸...
原创 刺... 你敢相信吗?最痛恨日本的,居然是日本人自己!为了摧毁自己的国家,他们不仅成立了反日武装,还策划刺杀天...
原创 皇... 多少人都幻想过做皇帝,觉得皇帝可以尽享天下美人,但实际上,皇帝的身份意味着责任更重,他必须首先考虑国...
原创 秦... 秦始皇陵,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奇特的帝王陵墓,而且它的历史和...
扬州田径创省锦标赛最佳战绩 10月11日下午, 江苏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 2025年江苏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 (中长跑、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