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纳托利·丘拜斯,出生于1955年6月16日,是苏联和俄罗斯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出生地位于苏联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明斯克地区鲍里索夫。丘拜斯的父亲曾参加伟大的卫国战争,荣获多项勋章,包括“勇气”勋章、两枚红星勋章和二级红旗勋章。他的母亲则是一位经济学家,虽然她从未实际工作过,但一直陪伴丈夫并照顾家庭。
丘拜斯的求学之路开始于1962年,当时他在敖德萨读一年级,随后全家搬到利沃夫,丘拜斯在那完成了学业。1967年,家人又迁移到列宁格勒,丘拜斯在当地的克拉斯诺瓦尔代斯基区奥赫塔学校就读,直到1972年毕业。
1977年,丘拜斯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列宁格勒工程经济学院,获得机械工程生产经济学和组织学的学位。在学院的学习过程中,他开始意识到苏联经济的问题,这也激发了他对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的浓厚兴趣。1979年,他便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探讨苏联经济的问题,并力求找出解决方案。他们逐渐认识到,苏联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转型为市场经济,而不是继续依赖原有的计划经济。
丘拜斯开始关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改革经验,并逐渐形成了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兴趣。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因此被称为“列宁格勒派”。1986年,丘拜斯作为列宁格勒改革俱乐部的发起人之一,组织了该俱乐部的首次会议,讨论“计划与市场:是否应分开”这一主题。
1990年3月,丘拜斯和他的团队意识到,渐进式的改革已无法应对苏联经济的混乱,只有激进的财产改革才能扭转局面。虽然他们清楚这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如生活水平下降和失业增加,但他们认为这是必经之路。丘拜斯也认识到,苏联民众尚未为改革做好准备,民粹主义情绪可能会泛滥,因此他呼吁国家领导层依赖一部分人力,迅速推进改革。
1991年6月12日,索布恰克当选列宁格勒市长后,丘拜斯被任命为市长的经济顾问,尽管他没有实权。随后,他在同年11月成为俄罗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主席,负责管理俄罗斯的国有财产。在1992年,他还担任了俄罗斯副总理,主管经济和金融政策,并开始推行大规模的私有化改革。
丘拜斯的私有化政策引起了广泛争议,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这一过程被很多人视为对国家财富的掠夺。尽管如此,丘拜斯辩解道,由于当时俄罗斯没有法律和秩序,私有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寡头化的现象。毕竟,富有的人总能得到更多的资源,而贫困的人则只能勉强分得一份。
丘拜斯在私有化改革中的角色使他成为了俄罗斯最不受欢迎的政治人物之一。许多人认为他助长了寡头政治的兴起,并且对其经济改革结果持批评态度。根据2000年民意调查,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对丘拜斯的行为持负面看法,认为他是一个损害国家利益的人。
尽管如此,丘拜斯的政治生涯依然充满波动。1994年,他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副总理,负责管理俄罗斯的财政和经济事务。然而,由于卢布的暴跌和经济形势的恶化,他遭遇了更多的批评。1996年,他协助叶利钦连任成功,但随后的政治风波使他失去了副总理职务。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丘拜斯经历了多次职务变动,甚至被称为“摄政王”。1997年,丘拜斯在财政部长的职位上推动了一些财务和税收改革,使得俄罗斯的通货膨胀得到缓解,并促使经济实现了小幅增长。此时,他受到了国际媒体的赞扬,并被评为年度最佳财政部长。
然而,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丘拜斯和俄罗斯经济面临更多挑战。1998年,由于外部经济压力和内部财政危机,丘拜斯被迫辞去第一副总理职务。此后,他又曾多次担任不同职务,包括领导俄罗斯纳米技术公司,甚至在2020年被任命为总统特别代表,负责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丘拜斯的个人生活和健康问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他曾在2005年遇刺未遂,2012年因健康原因前往意大利接受治疗,随后又在德国康复。2022年,丘拜斯因与乌克兰战争的立场分歧,最终离开了俄罗斯,并被解除职务。
丘拜斯在俄罗斯历史中的角色无疑是复杂的,既有贡献,也有争议。他被部分人视为改革的推动者,但也被批评为使国家财富流入少数人手中,激化了社会不公。尽管如此,丘拜斯在俄罗斯改革过程中扮演的核心角色,仍然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