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全球的警察局局长,而苏联对此非常不满。跟随美国的国家有14个,而支持苏联的国家只有7个。与此同时,非洲的独立运动也在迅速发展,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看到了机会,认为拉拢这些非洲国家有助于与美国对抗。他决定接收大量非洲学生到苏联留学,传授苏联的理念,让他们回国后建立亲苏政权,从而加强苏联的影响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赫鲁晓夫在1960年创办了友谊大学,专门接收非洲留学生。他并未意识到,这一举措将为自己埋下隐患。苏联媒体开始大肆宣传,鼓励非洲人来苏联留学,不仅可以获得免费的教育,还会每月发放90卢布的奖金。考虑到当时的卢布兑美元接近1:1,而苏联普通工薪阶层每月收入也不过四五十卢布,这一优惠吸引了大量非洲学生的关注。仅仅一年内,来苏留学的非洲人数就从不到一百人激增至五千多,赫鲁晓夫非常高兴,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政策。 然而,赫鲁晓夫没有料到的是,随之而来的并非他所期望的效果。由于苏联各地政府部门把招收非洲留学生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很多并不具备基本文化水平的非洲人也纷纷成为留学生。这些人中,有些是文盲,有些是街头混混,甚至曾因违法行为被当地拘捕的人也被接受为留学生。 一名非洲留学生在课堂上站起来要求教授教授如何制造宇宙飞船,这一要求让苏联的教授完全愣住了。教授耐心地解释说,他们首先需要掌握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学习高深的技术。但非洲留学生们对此并不买账,反而指责教授种族歧视,并威胁要向赫鲁晓夫投诉。赫鲁晓夫为了维护与非洲的友谊,要求教育部门处分了这位教授,结果这一事件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此后,苏联的教师对非洲留学生变得放任自流,不再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或纪律问题,只要他们不投诉就好。没有约束的非洲留学生开始肆无忌惮地行为,带有传统观念的非洲男性开始在校园内调戏女性,甚至侵犯苏联女性的尊严,导致校内外频频发生冲突。 1962年,友谊大学举行了一场舞会,非洲留学生和苏联大学生们的冲突爆发了。一名非洲留学生在舞会中向苏联女大学生提出跳舞请求,遭到拒绝后,他愤怒地吐口水,随即被女学生扇耳光。随后的冲突升级,双方打了起来,警察赶到现场后没有对肇事的非洲留学生进行处理,事件在苏联社会引起了强烈的不满。 事件不断升级,最终在1963年12月,超过500名非洲留学生在红场举行示威游行,抗议他们的同胞在苏联死亡。尽管经过调查,最终证明该名加纳留学生并非被苏联人谋害,而是死于过量饮酒和寒冷,但这件事的影响已经蔓延开来,西方媒体迅速报道,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赫鲁晓夫政府本该反思其接收非洲留学生的政策,但却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更糟糕的是,部分学校为了争取更多非洲留学生,不仅大幅提升他们的待遇,还引入了“学伴”制度,将苏联女大学生分配给非洲留学生作为伴侣。此举不仅加剧了苏联大学生与非洲留学生之间的矛盾,还引发了更多冲突,最终,政府为平息民愤,只得派出巡逻队管理非洲留学生的行为。 随着这些事件的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的非洲留学生被遣返回国,苏联人民对此表示高兴。然而,这些留学生回国后,纷纷散布关于苏联的负面信息,进一步损害了苏联的国际形象。而那些原本来苏联寻求更好生活的正派非洲留学生,在看到苏联的贫困与混乱后,也纷纷开始批评苏联,最终使赫鲁晓夫的政策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