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牛羊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句口号在明末广为流传,是百姓欢迎李自成时的真心话。人们盼着他能带来一个免除赋税的新世界。
然而,李自成攻入北京,建立大顺政权,仅仅42天便覆灭,最终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许多人认为,决定他命运的关键,是那场著名的山海关之战。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李自成起兵时喊出的口号是“同富贵,均田免税”。这打动了无数饱受压迫的百姓。起义军初期士气高涨,战无不胜,短时间里便攻下大半个明朝的领土,甚至逼得崇祯帝自缢,明王朝至此灭亡。
但当李自成坐上皇位,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从昔日“与兄弟们同甘共苦”的闯王,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帝。而他的部下却还以为,他会和以往一样,继续并肩作战。北京的繁华令这些将士沉醉,他们觉得是享乐的时候了,于是逐渐丧失了起义初期的斗志。
更糟糕的是,李自成当初承诺“不纳粮”,导致国家财政拮据,难以维持军队开支。他只好向明朝遗留的贵族、官员动手,强行征收财物。部将刘宗敏等人更是无法无天,大肆掠夺,甚至抢夺妇女,横征暴敛,和明末的腐败并无二致。百姓很快失望透顶,大顺政权也因此失去了人心。
在北京称帝之后,李自成最大的威胁来自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此人原本打算勤王救主,但得知崇祯已死后举棋不定。他夹在起义军和清军之间,犹豫难决。李自成多次写信招降,吴三桂也曾动摇,但一听说大顺军霸占了自己的爱妾陈圆圆,愤而倒向多尔衮。
多尔衮善于权谋,他许诺吴三桂荣华富贵,却让其冲在前方与李自成交锋,自己则率领清军压阵后方,伺机而动。李自成闻讯大惊,派刘宗敏出征,但刘宗敏贪图享乐,推辞不去,李自成只好亲自带兵东征。
然而,他的军队早已失去战意。到达山海关的路程,本该三天,却拖拖拉拉走了八天。这足以说明将士们已无心再战。最终,大顺军与吴军展开激战,吴三桂一度支撑不住,转而向多尔衮求援。多尔衮大喜,率八旗铁骑亲自赶来。李自成得知清军逼近,竟不战而逃,留下一地溃军,清兵也因此顺利入关。
有人认为,如果李自成能快一步赶到山海关,或许能在清军到来前击败吴三桂,从而改写历史。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清军早已磨刀霍霍数十年,战斗力极为强悍。就算李自成打赢吴三桂,也难敌如狼似虎的八旗劲旅。况且,从他临阵退缩的表现来看,他早已不复当年那股锐气。
归根结底,李自成虽然是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却并不是合格的统治者。他建立的大顺,不过是另一个腐朽王朝的翻版,注定无法长久。而清军早已准备多年,目标直指中原。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并不是一场战役就能左右的。
李自成的失败,是人心涣散与制度缺陷的结果,而山海关之战,只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