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拖拉机無(昵称)
哈啰呀,各位球友好!
我是“拖拉机”女球友,球龄15年,差点25左右。 本周在别克LPGA锦标赛现场媒体中心担任志愿者——协助媒体接待、物资整备与发放、发布会球员采访现场维护,以及其他媒体相关事宜的执行。媒体中心就在练习场一侧,每天都能近距离感受职业球员的风采,真是个让人兴奋又过瘾的岗位!
虽然我还只是菜鸟水平,但对高尔夫的一见钟情从未降温。一直以来,我都喜欢看全球大赛直播,为喜爱的球员加油。这次能在家门口的国际大赛中深度体验、近距离“追星”,真的非常期待。整整一周的工作,让我见到了许多心仪的球员:殷若宁、刘瑞欣、王馨迎、吉诺·提提库、李旻智等人。欣喜之余,也有不少新的体会与收获。
我们所有工作人员最想拿到的,是那条印着“Inside the Ropes”的黄色证牌吊绳——它代表可以自由进出球场绳圈的执勤人员和摄影师。有了“黄绳”,才能真正意义上近距离观赛。过去作为观众时,我们常会被线内的工作人员“嘘”一声安静,或被要求停步让行,多少会有点不耐烦。而如今自己成为工作人员后,才真切体会到,这条线并不是“隔阂”,而是秩序的界限。正因为有赛事团队在高温下的汗水与努力,比赛才能高水准地呈现在球迷眼前;而我们观众,也能通过文明观赛,为球员营造更好的氛围与体验。线内和线外,其实都在为共同的热爱的高尔夫持续发电!
近距离观察球员的备赛过程,收获颇多。女职业球员非常注重拉伸、分解动作和试挥,一点也不急于击球。可以明显看出,她们都在不断完善动作节奏和上杆幅度;每击一球都要稍作停顿、思考,或与教练交流,专注度极高。相比之下,业余球友们常常在练习场“挥汗如雨”,一练就是几百球不停歇。许多球员在采访中都提到“basics”基本功与基本节奏。反复打磨它们,是稳定水平和心态的最强基石,尤其是在大赛周更显重要。于是我暗暗决定:要继续磨磨急性子和坏脾气,在“慢”中找到真正的“快与远”。
在媒体中心的工作,也让我能第一时间观摩球员采访,感受她们的个性与真诚。其中几位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天领先的泰国选手阿皮奇差娅·尤布说,从3岁起父母就把她从学钢琴改为学高尔夫。 “Happy golf”快乐高尔夫——成了她的人生关键词。她说,虽然比赛成绩起伏,但快乐支撑着信心,也让一切更有意义。
同样在首日表现优异的中国业余小将许赢,被问到为何这次表现明显进步。她低头想了两秒,有些无奈又可爱地笑了笑说: “受的挫折多了,自然就改变了。”她表示,在职业赛场上,从“姐姐们”身上学到最多的,是如何稳定情绪与谨慎决策——挫折往往是最好的老师。
世界第一提提库阳光灵秀,在接受少年记者提问时笑意盈盈:“请问姐姐,谦虚友善一直是你的个性,现在你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你觉得谦逊还重要吗?”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觉得你站得越高,越要保持谦卑。它能让你在低谷时不乱初心,在高位时不焦躁忘本。友善的心,会让你始终被温柔包围。”
这些年轻球员的分享,让我这个“中年女球友”都深受触动。从高尔夫的角度,她们讲出了许多值得终身铭记的道理。我也暗下决心:继续好好练球,刻意练习节奏、细节、耐心、专注与态度。
用她们在这一周留给我的话作为结尾:
“我们都不会与对手比较某一洞的杆数,因为那没有意义;我们只专注于推进个人的更好表现。”
成绩起伏是常态,关键在于如何在低谷时迅速“bounce back”(反弹)。没有人会永远在高处,而谦卑、刻苦与快乐,才是我们能始终做到的事。
这不正是高尔夫,更是人生的真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