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2年,一位身穿军装的年轻人走到一个老妇面前,拉住她的手问道:“大娘,你家还有粮食吗?我买!”听到这话,老妇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随后问:“你是什么人?”
小伙子低声说道:“我是一名新四军战士,和队友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才冒险下来买些粮食。”话音刚落,老妇脸上立刻露出笑容,拉着他的手问:“新四军?那你得告诉我,你们住在哪儿?”小伙子愣住了,心中疑惑:为何她突然这么问?她究竟有什么目的?他最终会告诉她他们的藏身之处吗?
背景
这名新四军的小伙子叫小陈,故事发生在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在皖南地区的9000名战士经过艰苦奋战,最终突破了敌军的重重包围。战斗中,刘金生和赖维纪两位指挥官重伤,急需休养。由于战况紧张,组织决定让两名通讯员——小陈和小邢留下照顾伤员。正是这名小陈,后来来到老妇人家里寻求粮食。
在离开部队后,四人被安排在阎王寨一个村庄,由一位当地的游击队员叶茂生照料他们。起初,叶茂生确实提供了一些帮助,但半个月后,小陈得知了一个震惊的消息——叶茂生叛变了!原来,他在执行任务时被敌人抓获,经受酷刑后选择投敌。
叶茂生的叛变给四人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大家赶紧商量对策。最终,他们决定在阎王寨的北山找一个隐蔽的山洞继续养伤。
逃亡与粮食危机
四人夜里趁着天黑,背着两位伤员,冒险朝北山进发。经过艰难的跋涉,他们终于在天亮之前找到一个隐蔽的山洞。虽然藏身安全了,但粮食问题迫在眉睫,四人只能靠着干粮和水度日。然而,短短两天后,干粮用尽,他们不得不决定派小陈下山买粮。
夜幕降临,小陈悄悄走下山,经过长时间的寻找,终于在一座农舍前停下。他轻轻推开半掩的院门,喊了几声后依然没有回应。他心一横,推开了门,院子里的所有人齐刷刷地看向他。小陈结结巴巴地开口:“乡亲们……请问你们有粮吗?”
院中的老妇站了起来,警觉地问:“滚,赶紧从我家出去!”小陈连忙解释:“大娘,我真的是来买粮的,看看我这儿有钱。”他掏出所有积蓄,但老妇依然看着他,怀疑的眼神未曾放松。
最终,小陈坦白了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名新四军战士。”听到这话,老妇上下打量他一番,问道:“你们住在哪里?”小陈犹豫了,心想,这个问题一旦答了,他们的藏身地点就会暴露。见小陈迟疑,老妇一拳捣在他胸口:“小伙子,你怕我出卖你吗?”小陈尴尬一笑:“特殊时期嘛。”
老妇见他不再推辞,笑着说:“我问你们藏身地,不是为了举报你们,是为了给你们做好饭带过去。”老妇的语气温和,话语中充满了关切:“新四军是人民的队伍,我怎么可能害你们?”
小陈感动不已,最终答应了老妇的请求,告诉了她他们藏身的地点。
大娘的无私帮助
回到山洞后,三人正焦急等待小陈的归来,然而直到天快亮了,仍未见他的踪影。就在他们以为小陈被敌人抓住时,忽然洞外传来了轻微的响声。小陈终于带着老妇人和饭菜回来了。
小陈满脸兴奋地告诉大家:“大娘带来了饭菜,她同意每天为我们送饭。”然而,刘金生还是心存疑虑,批评小陈粗心大意,万一老妇人心生恶意,四人都会陷入危险。
为了验证老妇的诚意,小陈和小邢一大早就悄悄前去等她。果然,老妇背着篮子出现了,带来了新鲜的饭菜。四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老妇关切地抚摸着刘金生和赖维纪的脸庞:“孩子们,别怕,咱们能度过这个难关。”她承诺今后每天都会为他们送饭,并提供药物帮助他们治伤。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金生和赖维纪的伤势逐渐好转,而四人也在老妇的帮助下度过了艰难的时光。就在伤员渐渐康复之际,发生了一件让他们十分内疚的事情。
意外的悲伤
一天,老妇的小孙女带着篮子走到山洞外,面容悲伤。四人急忙问道:“姑娘,奶奶怎么没来?”小女孩低着头,不说话。最终,她流着泪告诉四人:“奶奶和妈妈已经没有粮食了,她们去向邻居们要饭去了。”
听完小女孩的话,四人顿时愧疚万分。原来,老妇一家为了让他们吃饱,已经悄悄去向邻里借粮。四人决定,不再继续躲藏,而是要和大部队一起为人民而战。
临走前,他们把所有的积蓄都交给了老妇,感谢她这段时间的照顾。而老妇也坚决拒绝了他们的钱:“我们家没钱,你们不能给我钱,这会引起怀疑。”
四人告别了老妇,带着满心的感激与歉意离开了山洞,去往更大的战场。这段温暖的记忆深深地留在了他们的心中,直至建国后,赖维纪仍常常讲述这段故事,每次说起,都能感动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位大娘的无私奉献,帮助了新四军的战士们渡过难关,如果没有她,四人或许永远困在山洞里,这将是对党和人民的巨大损失。然而,这只是无数普通人在那个特殊时代的缩影,他们的善良与奉献至今令人感动。